由于中国国内加工成本快速上涨,现在很多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加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近年,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成为一种潮流。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在东南亚设立生产基地,即实施所谓的“中国加一”策略。这两年,有不少中国企业也开始到东南亚投资,以规避成本上涨的压力。但黄维生表示:“我们不实施‘中国加一’策略。‘中国加一’策略说白了是退却策略,不是主动出击策略。”
黄维生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有部分产能会从中国转走,但这并不意味着纺织服装行业是夕阳行业。纺织服装业早就从日、韩转走了,但现在在日、韩仍有不少人从事纺织服装业,日、韩企业主要做高端和小批量的产品。日、韩企业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中国企业要走日、韩企业的发展道路。
据黄维生介绍,仟汇以前不做上百件、上千件的小订单,现在却很重视小订单,因为小订单操作困难,但有能力操作的企业,反而有更好的利润。“很多企业看见大订单就两眼放光,其实现在一些大订单,基本无利润,白白浪费宝贵的人力。现在工人这么宝贵,如果做大陆货,一件服装赚不了几块钱,这样用工人太可惜。现在要把工人当成人力资源来使用。”
黄维生不主张采取“中国加一”策略,认为这是退的态势。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离中国距离远,各种设施不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差。中国企业跑到孟加拉国去投资,找低成本加工,还不如在中国挖潜力,通过提升管理质量,加快更新设备,找到贸易突破口。
上海雅运纺织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鑫也对纺织服装贸易的前景充满信心。金鑫谈到,现在虽然对日纺织品贸易的形势不好,但雅运仍充满信心。“因为雅运看到,即使在日本,仍有很多上百年历史的企业还在做纺织品贸易。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他们靠不断开发新产品,小批量、快速反映满足客户的个性要求。”
同时,现在雅运也确立了小订单运转模式,面料可以300米起订。金鑫认为,做小批量订单,要有很强的开发能力做支撑,要有好的眼光,要看准市场,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库存。“以后到日本参加CFF展会及拜访客户,不仅营销人员要来,而且产品开发人员也要来。了解客户需求,精准开发产品,是企业做小订单的必备条件。”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