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见自己不做的大订单转到其他企业那里去了,很眼馋。现在不眼馋了,能很坦然地面对。因为转出去没利润的大订单后,我们收获了更多高利润的小订单。”在本届CFF展上,潍坊仟汇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维生一见到记者就主动谈道企业这几年的转型收获。黄维生更感叹,仟汇度过了痛苦的转型期,现在到了收获转型成果的时候。
尽管很多参加CFF的企业向记者表示,2013年是对日出口最艰难的一年,比金融危机爆发时还难。但黄维生却表示,他们没感到压力。去年仟汇尽管出口数量减少了,但出口金额却增加了,主要原因是转型之后,仟汇操作高附加值订单的能力提高了。
跳出价格战包围圈
尽管中国国内加工成本已上升了很多,但不少出口企业依旧没有走出“价格战”的泥沼。“现在很多出口商品的价格是由零售市场决定的。日本服装零售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陆货的价格很低。大陆货的出口定价权在零售商手里,出口这类产品的企业基本都处于微利状态。”黄维生向记者谈道:“我们出口的商品由我们定价,采购商和零售店在我们出口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价。这样我们跳出了‘价格战’的包围圈,从原来被动地跟着市场走,到现在引领市场。这要求企业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推出能赢得市场认可的新东西。”
黄维生谈道,产品开发说易行难。仟汇每年在研发新品方面投入很大,每年推20至30个新产品,但一般被市场接受的只有1~2个。但这1~2个做好了,就足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而且能持续几年被市场认可。
要舍得投入,还要持续开发,这是黄维生的另一体会。黄维生说,难的东西,大家开发都难。正因为难,开发出来才有价值。产品开发比的是实力,同时还要比企业的韧劲。据黄维生透露,仟汇研发丙仑和其他功能性纤维结合的面料,研发了4年,现在有些眉目了。本届展会上,客人对这种新产品很感兴趣。
烟台恒惠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车吉悦副总经理对于总有中国企业不怕浪费资源做低价微利或无利的订单表示不解。他表示,恒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在现有条件下培育新的竞争力——综合贸易服务能力和更精细化的生产管理能力,接更小、交期更短、操作更麻烦的订单,通过订单附加值的提高来获得业务的增长。车吉悦对这条路还是比较乐观。他认为,日本订单对品质要求高。由于服装行业门槛太低,不断有企业踊入。但对于一些难的订单,很多企业做不了。现在有不少这样的订单又回流到恒惠。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