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合同条款的疏漏
根据出口企业在外贸业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看,很多贸易摩擦与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细节与条款不严谨,也有与出口市场的当地法规与文化习俗了解不够造成的。以2012年的伦敦奥运吉祥物外贸加工合同出口争议案为例,本案申请仲裁人为广东一家玩具制造企业,这家企业与英国的一家采购商于2012年6月签订了5万套文洛克吉祥物的毛绒玩具出口合同。合同订立的条款大致为:由对方英国采购商提供样式和规格,中方的交付期为第一批2万套,10月15日装船,货到后3天付款;第二批3万套,11月11日装船。要赶上英国的圣诞节销售旺季。产品质量方面只约定了符合相应标准,符合中国检验标准,申请人负责销售许可,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相应损失。
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是特殊产品,应该有特殊销售许可,但广东的企业只办理了一般的销售许可进行生产。第二,交货期太近,第一批货还没收到,第二批就要发货;第三,由于不具备欧盟销售许可,所以只能转至非欧盟国家销售,最终错失了圣诞节的销售旺季。第四,质量约定只符合相应标准,如发生意外,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相应损失,合同订立的种种不严谨导致了争议的发生。
又如,在合同签订时,文字表述不严谨,也容易造成贸易摩擦纠纷。纺织品的色牢度等级是衡量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涉及多项细类的色牢度指标,常见的包括耐水色牢度、水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等。企业在接单中常犯的错误是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具体规定哪项具体色牢度的等级,而概以“色牢度大于X级”的表述,这样往往造成交货时双方对货物品质的判定不同,带来贸易纠纷与摩擦。
除了上述的贸易风险以外,在签订和履行外贸合同中,还有因为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消费习惯和风俗细节,导致对方拒收造成生产企业的损失。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宗关于中国出口到阿拉伯国家袍子的案例。由于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熊猫图案则被认为是“猪”的代名词。由于企业不了解当地相关的文化习俗,所以生产的袍子货物没有被订货方接收,造成了严重损失和贸易纠纷。
寻求专业帮助避险维权
与会专家表示,如果把企业的整个出口贸易比喻为一场长跑,那么签订规范的合同,就犹如赢在起跑线上,而履行合同的过程就好比长跑中努力拼搏的过程,到达终点就算是圆满完成了一次长跑。在贸易过程中,为发生贸易摩擦解决纠纷的仲裁机构就好比裁判哨。
历经全球经济危机、贸易摩擦的冲击以及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后,中国纺织业正在从“拼成本、拼价格”走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道路,单靠低廉的加工赚取微薄的利润已难以为继。企业要减少贸易摩擦,赢得在国际上的一席之地,就要在合同签订的起跑线上,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熟悉相关法律。如果一旦出现贸易纠纷,要及时申请仲裁机构进行协商,同时也要以纺织行业协会和商会为法律援助机构,通过行业标准为依据,共同发力维护正常的贸易。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