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天工大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有三大创新点。首先,科研反哺教学创建大纺织工程训练平台,自主研发了小型数字化系列设备,创建和完善了涵盖纺、织、染“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检验与评价”全过程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其次,实施大纺织产品链工程训练,利用平台实施了“基于终端产品开发的产品链”工程训练,弥补了专业方向的缺陷,实现了“宽口径”技能与现代纺织企业需求的对接;最后,更新实践教学手段/赋予信息化内容,将数字化、信息化的理论和技术有效地融入和固化至工程实践教学,实现了工程实践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对接。
  工程能力实践平台与工程能力培养方案相辅相成,有实践,有理论,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完善实践,这就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精髓。
  项目成果重在应用
  该项目成果之一——数字化小型设备,灵活便捷、省时省料,10克纤维即可上机试纺试织,8小时即可完成从纤维原料到织物样品制作,极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及效果,并因此获得了纺织桑麻科技一等奖。国内20余所设有纺织专业的大专院校购买了天津工业大学研发的数字化工程训练平台系统,除单机验证知识点与概念外,还可借鉴其工程能力实践模式与方案。
  除此之外,项目成果也让企业获益,据了解,目前已有国内40余家生产企业购置了天津工业大学研发的数字化小型设备系统,用于产品研发与快速出样,提升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截至2014年, “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已在天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四届。通过系统的工程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设计与上机实现能力均显著提升。
  2012年全国“越隆杯”纺织品设计大赛中,天津工业大学参赛组由于“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染整及商检”等多专业方向学生的配合,设计与加工的产品——《雅染》,因其产品的原料、结构及花型、色彩搭配非常巧妙,创新创意明显,赢得专家一致好评,获得了一等奖。“工程能力培养,强化了学生对‘大纺织、信息化’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技能的掌握。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我们纺织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工程能力强,特别是适应现代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王瑞如是说。
  坚持完善没有止境,据了解,参照该成果模式,天津工业大学又创建了以“小型、快速及柔性组合”为特点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平台,以最小投资建成小型工厂,吸引了全国10多家新设该专业院校教师的参观、学习及培训,成为又一个全国领先的亮点。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4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