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王树田:纺机展展出设备更贴近市场需求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展览会就像一面镜子,在这个平台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状表露无遗,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行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促使企业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者:最近两年,我国纺织市场形势并不尽如人意,这是否会影响到欧洲纺机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王树田:最近国际纺联公布的上年度全球销售数据表明,全球纺机市场主要在亚洲,而中国购买力更是占到60%以上,只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3年我国纺织机械进口总额为42.20亿美元,同比增长0.04%;今年一季度进口总额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6%。所以,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纺织市场对国外先进设备的需求并没有减弱。

从展会报名情况来看,欧洲纺机企业的积极性也并未减弱。相反,一些国外企业还加大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力度。比如,欧瑞康、立达、史陶比尔、卡尔·迈耶等国际著名的纺机制造商在我国的投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立达公司已经全部将生产加工转向中国。

记者:联合展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就非常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树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不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讲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一般意义上尊重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更主要的就是要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严厉打击,决不留情、毫不手软。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不解决,不堵死产品研发抄袭的“捷径”,我国纺机产品研发就只能总跟在别人身后。这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次展会,我们依然会跟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欧洲纺机展商还会从国外带来自己的法律顾问,帮助解决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

记者:通过前三次与欧洲纺机协会的成功合作,您认为联合办展对于展览会本身的成长和壮大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王树田:欧洲纺机企业与协会的组织关系非常密切。联合办展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先进纺机企业到中国参展。这不论是对于我国纺机企业还是对于纺织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展览会不仅是在展示产品,同时也是展示文化。在展览会这个国际化的大平台上,国内企业可以观察欧洲参展商如何接待客户,在和客户交谈过程中传达了什么理念。这些对于提升我国纺机行业的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经过三次联合办展,国内参展商对展会规则也越来越理解了,熟悉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联合展品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以往展会的商业平台作用正在向创新平台功能转变。主办双方对这种变化都非常满意,目前联合办展的合同已经签到2016年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