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出现“南鞋北上 东鞋西移”景象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1日

不过,外迁之路也并非平坦,一方面是制造业需要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生产配套的形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不稳、频频发生的罢工等事件也影响到产业转移。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人口相对较少,也承接不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作为中国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的华坚集团,曾在越南开过工厂,主要是为了应对贸易摩擦,然而,因当地制鞋配套不够完善、生产效率低以及工人罢工等多重因素影响,华坚在越南的工厂最终以关闭告终。而万邦在印度的工厂,刚起步几年,受印度当地生产配套不完善以及技术工人缺乏等因素影响,生产规模一下难以扩充,曾一度处于亏损状态。
  东南亚国家工人频频罢工,给产业转移带来不少困扰。去年底,柬埔寨发生罢工,波及到多家鞋厂及制衣厂的正常生产,直至这些工厂答应从今年2月1日起,将工人的月薪从80美元涨至100美元之后,这场罢工才平息下来。
  广州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东南亚的劳动力比珠三角便宜,但投资风险较大,而且这些风险难以控制,不确定因素太多。他在1990年将工厂从台湾地区搬迁到广州,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等困扰,有意转移部分产能,并曾到东南亚多次考察,却一直按兵不动,东南亚政局不稳以及工人频频罢工是让他对东南亚投资一直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他称,等东南亚及南亚多个国家这一轮大选结束,形势明朗后再做决定。相对的,他更倾向将制鞋业往粤西、粤东两翼转移。
  李鹏谈到,相比东南亚,中国投资环境以及工人素质等更占上风,尽管国内个别工厂也曾出现过停工,但主要是公司自身内部管理问题引起,而非政治等外部因素,而且最终都得以解决,宝成工业旗下的东莞裕元鞋厂上月发生的停工事件是至今鞋业最大的一起,但很快得以妥善解决并恢复生产,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投资的外商鞋企,很可能会因为一场罢工或一场政治而导致经营多年的工厂毁于一旦。从风险角度看,李鹏建议鞋企可往中国中西部转移,不少地区劳动力依然充足,而且劳动力成本并不比东南亚高,例如贵州,工人月薪为1500~1600元,与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不相上下。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