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方面我们讲产品之变。在产品之变中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第一个技术和装备的竞争力日益凸显,我们产品在向高质化方面改变。我们纺织机械的海关进口情况,在2012年以前基本上每一次我们在分析这个数据的时候,占到进口第一的都是针织机械,去年开始针织机械站到第三,像织机占到了2亿的进口额,他们的增幅都是两位数的。我再强调一下,这些增长绝大部分是用于我们现在的改造和提升,不是数量的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产能扩大,他们是淘汰了很多旧的,目的是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我们的用工更少。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是机器代替工人的,首先考虑的是替代,而不是成本。第二个,替代性原料应用较多。我们在2009年以后,不断的在替代。在2009、2010年的时候有一个增长,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会有一个停滞。2011年以后又有一个增长,很多企业采用了替代性的纤维,使自己的生活可以维持下去。
最后我们讲一下核心的变化是什么,这样的四个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核心的变化。这两个核心的变化,一个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使中国的棉纺产业更加强大,我们有一批企业倒下去了,没有挺过来。但是我们走过来的企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产品还有更好的市场,而且对政策的把握也比以前更加好。第二个,无论你怎么想,无论你怎么看,但是他们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共同关心产业链,以前只管说我是种棉花的,买棉花的,卖棉花的,现在谁都不敢单纯的讲。产业链在这样的政策变化中得到了紧密的加强。
最后我们预计一下2014年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我想说三个情况非常重要,第一个库存。我们现在的棉花库存将考验我们政府的智慧。我们讲这里面有三个难点:第一个,现在的棉花库存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是19800元和20400元分别收进了很多的棉花,而且数量也是众多的。同时我们觉得更加可怕的是质量忧。这个质量忧不是优秀的“优”,是让人担忧的“忧”。我讲一个例子,我们研究棉花储备工作的时候,那一年当中,有地方的领导,地方的企业提要求,五级以下的棉是不收的,但是我们考虑到农民兄弟很辛苦,我们出台了政策可以收这些棉花,这些棉花当时预计要有50万吨到60万吨,在我们国库收的过程中也没有收到很多这样的棉花,这样的棉花去了哪里,我相信,在座诸位都懂。
第二个,我觉得是资金的实力将成为贸易的最大优势,不光是贸易,生产企业也如此。近年来讲,在贸易的流通环节当中,资金的实力非常重要。这更有利于大型企业和势力雄厚的企业。
第三个,棉价在相当长的时间还将处于下行阶段。我们的棉花企业还要经受比较长的考虑。我们还要经受长期或者是中长期艰苦的考验。
讲这些分析只是把情况告诉给大家,我们衷心希望中国的棉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