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搬迁,她就很激动。“我们不想搬啊,谁想去河北?绝对不去!你们就这么写,其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她十七八岁就自个儿来到北京,一直在动物园设摊做生意,算下来20多年了。丈夫去年转做了保险推销员,儿子在北京上了小学。2004年左右在四环买了房子,到现在已经翻几番价值几百万。
一位正在挑东西的顾客说在北京生活成本太高,实在不行就回去。她不同意,“怎么回去,回去也适应不了!孩子在北京上学上久了,回去也不习惯!哎哟,想起这个就烦。”
“去了那边人家也不一定要你啊”
天皓成三楼电梯口有一家店铺颇为醒目:衣服款式时尚,竖着“50元1件”“80元1件”的超大减价牌。店内营业员一口有气无力的京片子:“哎哟,可不就是要搬么,不然这个价你也买不到这么好的衣服啊!”
店主明确表示不会去河北,天皓成一关门,他们就会搬进天和白马。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营业员并不认为永清的市场一定会打开大门欢迎他们:“谁说我们要整体搬迁哪,不可能是那么简单地整个市场搬过去。人家是一个新市场,要自己重新招商,我们就算过去了,也没准儿呢。”
早些时候,西城区调研后建议将永清作为动批外迁的首选之地。对此,永清方面却表示:目前面临众多困难,如交通方面的短板,要正式形成规模,还需3-5年的培育期。
不过,河北的另一城市保定白沟的态度很友好,抛出了免除租金5年的优惠条件。它的商贸条件相对更成熟,火车班次也多,但离北京更远一些。
“到时候再说呗”
张衡和陶琴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再说呗。”他们都不是一听到搬迁就整宿睡不着觉的主儿。
目前各批发市场表面上看起来都还很平静,热闹如常。专心挑鞋子的女人听到记者的问题诧异抬头,店主总是笑笑回应:“就是这么说,还没接到通知呢。”
而合众韩国城里,人群塞满了过道。一个年轻的女孩穿着颜色亮眼的紧身裤,站在箱子上,摆出模特的架势。另一个年轻女孩手拿iPhone正对着她拍照,嘴里说着“腿往前面一点”。
他们的生活似乎还没有受到那纸协议更深的影响,但也许多了一点烦恼,也更多了一些不稳定因素。那对卖日用商品的安徽小夫妻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店铺;陶琴堂姐赌气说“干脆不干了在家歇着”;张衡两口子做生意倒是没问题,但一提起儿子的各种花销就叹气。
他们都还在努力地寻找生活的新可能。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