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经营30年的市场,突然之间面临外迁的命运,而在寻找新落脚点时,又遭遇两难选择,这让北京城南大红门批发市场约3000家服装企业倍感迷茫。
2009年北京市出台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简称“城南行动计划”)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们的头上,催促着企业尽快找到新的落脚点。而在产业转移承接地上,河北廊坊的永清与保定的白沟纷纷对他们伸出橄榄枝,二者孰优孰劣,一时间也难分高下。
京津冀一体化面临新的挑战。
迷茫的商户
5月16日,永清台湾工业新城浙商会所内,几十位来自北京大红门的服装企业主正围着永清国际服装城的沙盘仔细观察。旁边的服装城地块规划图前,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讲解服装城的建设进度,也吸引了十几位企业主前来旁听。
在大红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生意的企业主赵银标介绍,身边同行传言,大红门地区的服装市场即将面临拆迁,今后将不再允许服装批发企业入驻。但是他们这些企业主,每一个摊位都已投入50万-60万元,多的高达上百万元,想撤也撤不出来,大家普遍感觉“人心惶惶”。
他所说的“传言”,指的是2009年北京市出台的城南行动计划,其中规定要加快推动城南地区产业调整升级,加强“永外-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打造新型服装文化商务区。而今年1月初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丰台区副区长刘宇也明确表示,北京土地稀缺,一些占地大、收益低的低端产业将被限制发展。今年,大红门批发市场将开始就地升级改造,北京仅保留其配送服务功能,而占地面积较大的仓储功能将外迁至河北。
企业外迁能去哪儿?赵银标表示,主要的选择是去永清或者白沟。白沟的优势在于比较成熟,服装产业已经营了多年;永清则是白纸一张,但它的优点是距离北京近,在承接首都产业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早。
在大红门经营衬衣生意的商户杨泽洲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他最担心有一天在大红门做不下去了,再来永清的话,好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一旦去了永清,又担心子女无法在北京接受教育。
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谢仁德道出了部分企业的心声: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几十年后,他们的朋友圈、子女、资产和生活习惯都已经和北京分不开了。所以,选择永清“二次创业”也有优势,因为这里距离北京只有60公里,半小时的路程。
而赵银标考虑得更多,他表示,服装产业近几年已经是“江河日下”,一方面市场需求减少,低端市场和高档商场的生意都普遍萎缩;另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在成本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服装企业的数量已经比十年前的高峰时期减少许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