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我国成为国际棉花市场的最大变量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6日

 

5月的棉花市场,与天气相比像是晚了一个季节,丝毫没有给人火热的感觉,大势利空的蔓延让市场难以保守暂时的平静,犹豫观望的情绪终难抗拒下跌的惯性,积弱成疾的棉花市场前进路途注定坎坷不平、迂回曲折。

国际棉花市场的5月充斥着情绪矛盾和纠结,贯穿着行情振荡和跌落,美USDA报告关于棉花出口减少、增产增收、库存上升的利空预测,让市场阴云漫卷,曾经的供应不足和库存紧张之担忧不复存在,短暂的干旱天气支撑也被及时降雨所缓解。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体展示了高位跳水的姿态,主力7月份合约在94美分/磅的高点未实现突破,开始缓慢向下,在月末时分加速下跌,直至84美分/磅的年初低位才有所收敛;远月12月份最初由于炒作中国进口配额增加和天气干旱等利多因素,表现相对坚挺,在80美分/磅之上,月末时在市场下跌浪潮推动下,无以为守,迅速跌落至77美分/磅的较低位置,近月合约跌幅要大于远期合约。

现货市场受期货的影响,总体呈下跌趋势,但跌势缓和许多,市场上有关资源紧张的忧虑一直存在,支撑价格保持坚挺,当月代表现货价格的CotlookA指数由月初的95美分/磅缓缓下调至90美分/磅之下,市场实际成交价格趋于稳定。棉花价格的高位运行对市场需求的抑制效应愈加明显,美棉出口连续低迷,来自中国、南亚和土耳其等地市场需求不旺,月末时缘于中国进口配额的增发,加之市场价格的走低,带动美棉出口大幅反弹,但并不能说明市场需求的有效改善。中国进口棉市场在国内抛储和价格走低的背景下,交易冷清的局面着实持续了很长时间,本月后期,随着新滑准税配额的发放开始有所缓解,市场价格在长期僵持中出现大幅下调,进口棉M级价格指数由月初的98美分/磅滑落至月末的90美分/磅,价格的下跌也为企业增添了选购进口外棉的机会,特别是进口高等级美棉、澳棉和西非棉仍是企业优先采购对象。

国际市场上关于资源供应松紧和库存高低与否的炒作此起彼伏,搅动着市场行情起伏不定,对于积弱已久的棉花市场而言,算是突围中的坎坷和波折,而更多目光和考量则是来自我国巨量的棉花库存和多变的涉棉政策,我国才是国际棉市最大的变量。

5月份以来,我国棉花市场对前期棉花政策的消化反应已渐行渐远,业界各方由躁动到沉寂,市场行情由波澜起伏到趋于平静。郑棉期货市场经历了政策动荡后逐渐趋于理性,先前政策所致盘面近弱远强的分立局面逐步得到弥合,平稳中透着弱势,振荡中呈现跌落。电子撮合市场在抛储和增发配额的夹击下,想摆脱尴尬境地很难,萎靡不振的状态由来已久,成交和订货维持较低水平,交易重点集中在7、8、9月份,均价在月末滑落至16400元/吨左右,远月10、11月低至15800~15500元/吨,撮合市场的好转只能寄希望于新年度相对市场化的到来。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