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现货市场自降价抛储以来,价格下跌的惯性仍未停止,市场零星的现货交易以低等级资源为主,棉商对后市毫无信心。市场棉花交易主体仍集中在储备棉抛售方面,本月的抛储情况不甚理想,成交量、价格和比例持续递减,截至本月29日共计投入计划616万吨,实际成交175万吨,成交比例约为28%,作为成交主体的新国标下资源,均价跌至17000元/吨附近,最高价也只在17800元/吨上下。究其原因,应该涉及到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资金紧张,投放资源质量不高,抛储出库时间缓慢,滑准税配额陆续下发和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等几个方面。
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消息,下游纺织市场产品订单不足,多为20来天的短单,且压价行为普遍,条件也较为苛刻,棉纱、棉布等产成品销售缓慢,成品库存压力再增,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市场价格下跌趋势仍未企稳。纺织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所幸值得欣慰的是,棉花降价幅度大于棉纱,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外棉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使配额的发放正当时,为企业选购进口棉,减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更多选择。进口棉纱市场随外棉价格的下跌有所改观,市场开始恢复,利润驱使下,经销商加大了进口棉纱的经营量,对国内棉纱和棉花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本月的棉花市场沉闷而无力,需求的萎靡和政策的间隙成为主因,未来新政的迟迟未决更让市场之归宿变幻莫测、遥不可及,但至少目前已似乎形成一个共识:市场价格的不断下跌有目共睹,符合市场预期,而且还将继续。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