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份,是纺织行业的生产旺季,但今年以来,本土纺织业却还未迎来旺季,甚至有些企业仍存在订单不足、销售量小的问题。事实上,在内销下滑和外需疲软的市场困惑下,纺织行业今年仍未迎来预盼中的复苏,不少企业的效益甚至大打折扣。
日前,本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郑总告诉记者,每年的五、六、七月份是纺织行业的生产旺季,但这两个月来,该公司的订单仍显不足,工厂的机器已经停掉一些,一线员工也有所流失。
“现在纺织行业的毛利润率都不高,在低迷的形势下,涨价的话,怕失去市场份额,不涨价的话,企业又将面临亏损,这实在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选择。”郑总如是说。
而福建省石狮市博纶纺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于生也告诉记者,今年来,纺织行业仍然萧条,销售量较小。“今年上半年,更明显感觉到销售量比去年至少下降了20%。”谈及原因,洪于生认为,这与大环境经济下滑有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还与业内企业普遍存在的“坏习惯”有关,“很多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很不规范,拖欠款期成了业内的"潜规则"。我们企业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货款回收不正常、加上新建厂房的投入,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交易也更加乏力。”洪于生说。
在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看来,本土纺织行业上半年内外销情况不容乐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危机加上美国在经济上的围堵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在国际贸易中原有的价格优势已经弱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加上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低关税优惠,使得本土纺织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突出。”上述郑总为纺织行业的前景表示忧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本土纺织行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产能尚未实现转型升级,仅有少部分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附加值较低;然后,纺织行业品牌化程度较低,压缩了纺织企业的盈利空间;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
“内外部原因下,本土纺织行业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旺季不旺也不奇怪。”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旺季没有旺起来
产业亟待升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