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布匹交易时采用两种计量方式,一种是按长度算,另一种是按重量计算,像棉布等没有弹性的布匹适合按长度计算,而像针织类的布匹因为有弹性,量长度的误差就很大,一般采用称重的方式交易。但是绍兴市场与广东市场有区别,绍兴市场往往讲究布匹的净重,也就是去除布匹中的砂浆管重量,但广东市场采用的是“毛重”,把纸管的重量也计算进去,因此采用掺砂浆的纸管与纯纸管就有了明显区别。
“现在卖布的利润很少了,他们赚的就是这砂浆管重量的钱,贵的针织布要七八十元一公斤,砂浆管每增加一公斤,也就增加了七八十元。”男主人说。
担心:纸管中掺砂浆,影响中国轻纺市场的诚信经营形象
据中国轻纺城的商户反映,做砂浆管的从业人员正在迅猛发展,加工点从原先的几家到现在大大小小10多家,分布在柯桥区的兰亭、钱清和越城区灵芝镇等地,已形成了特殊的产业链。向本报反映情况的王先生则认为,这是布匹交易中不正常的现象,交易所获得的也是非法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生产砂浆管的地点是在绍兴,用这样的管子打卷的布匹也是从中国轻纺城发往全国各地,影响的是绍兴的诚信形象。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纸管中掺砂浆,最先是广东等地开始的,当地的布匹经营户将用砂浆管打好卷的布匹运到中国轻纺城,然后从轻纺城这个布匹交易集散地发往全国各地。
轻纺城的不少经营户认为,中国轻纺城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这种掺砂浆的纸管“活跃”在市场中,损害了绍兴轻纺市场的整体形象,对绍兴的信誉度也有影响,应该对此现象进行整治和打击。
轻纺城建管委:将联合市场监管、质检部门进行调查
掺砂浆的纸管
6月15日,本报将相关情况告知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引起了他们的重视。16日下午,建管委与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协商此事。
据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掺砂浆的纸管早在六七年前开始出现,当时是从广东来的布匹中发现的,商户发现后向他们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以不正当竞争对此进行过处理。“原先的砂浆管在广东生产,现在绍兴也有了,就像病毒,先从广东等地蔓延过来,后来慢慢‘本土化’了。”该负责人说。
轻纺城建管委党工委副书记吴青青介绍说,在纸管中掺砂浆,就像卖螃蟹用皮筋增重一样,是一种缺斤短两的行为,中国轻纺城不会容忍这种现象的存在,将联手市场监管和质监部门进行调查。
据悉,在本报调查过程中,柯桥区质监部门已着手对柯桥区所有的掺砂浆纸管作坊进行调查摸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