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制度“补丁”掣肘旧衣新用 废旧纺织品浪费惊人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利益面前,山东省内的纺织企业却对废旧衣物再利用并不买账。山东省纺织学会副理事长韩克秀向导报记者证实,目前山东省内尚没有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再生衣料的纺织企业,对于每年浪费的旧衣物也没有具体统计数字。
  “一方面,旧衣服的种类千差万别,在现有并不成熟的工艺水平下不一定能真正达到回收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回收渠道单一,回收成本也是阻碍废旧衣物再利用的瓶颈因素。”济南鲁连纺织品有限公司经理曲延国坦言,即便废旧衣物含有可提取的纺织纤维,但在目前国内对废旧衣物回收没有具体标准的前提下,由于其涉及人体健康这一敏感领域,纺织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涉足衣料再生业务。
  中国旧衣服网创始人方晓东表示,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将旧衣服出口到国外,而不是让旧衣服流入再生加工链条。因为相比旧衣服回收再利用,成衣直接出口的利润更高。从在其网站交易的旧衣数量来看,90%以上的旧衣服被回收流入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二手市场,这些地区旧衣市场庞大,一些国家80%以上的百姓都穿着来自中国的旧衣服。
  “灰色行业”期待阳光化
  不仅是纺织企业不买账,采访过程中,省内为数不多的旧衣服回收公司也都直言不希望接受采访。在他们看
  来,旧衣服回收行业由于缺乏国家具体政策支持,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只能在“地下”暗中流转,是名副其实的“灰色行业”。
  高世明无奈地表示,尚且不说扶持政策,由于工商部门对于旧衣回收行业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公司至今无法办理相关营业执照。鉴于是无照回收,公司不得不接受当地工商执法部门的罚款处罚。
  根据最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除废旧金属、塑料、造纸原料外,旧衣服并不在规定的“再生资源”之列,其流转交易属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但由于涉及人体卫生健康,各地工商等有关部门对旧衣服流通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和处罚,这也给旧衣回收行业蒙上了一层灰色。
  方晓东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包括废旧衣物在内的“洋垃圾”是明令禁止进口的,但对国内二手衣物的回收并没有禁止流转交易的具体规定。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质量完好的旧衣服进入二手市场是优先的。
  废旧衣物有需求、有市场、有产业链,却没有相关法规和完善的管理,这让国内旧衣服的重生之路变得困难重重。
   唐艳菊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一方面是企业加工技术水平有限,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加工后的使用率低,人们对再生衣料的认可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缺乏回收的相关管理规范。只有让旧衣回收行业阳光化、规范化,才能促进这一灰色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让废旧纺织品发挥循环经济的效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建议说,首先,要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废旧纤维制品回收系统和相关标准制度,进一步完善回收废旧纺织品的渠道;其次,要突破纤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加强装备配套,真正发挥其缓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此外,要鼓励纺织企业开展回收工作,逐渐扩大废旧原料在纺织品再生产中的比重,加强回收提炼技术研发,增加回收利用的附加值。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