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世界杯商业链条 有多少“中国造”?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2日

与逐渐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足联赞助商、授权商队列同步,世界杯商业战场上的传统中国代工企业,在过去十多年,业态也在不断进化中。
  尽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代工企业主看来,代工企业的贸易路径与多年前变化并不大——代工企业生产球迷产品,再交由进出口公司出口,进出口公司与更上层国际经销商交易,最终产品流至球迷终端,但是外贸竞争明显激烈了。
  李江回忆说,2001年时,在永康并没有第二家生产国旗的企业,而时至今日,他在当地就有着100多家竞争对手,而他的优势,就在于出货速度,以及拿得出更多新颖的设计。这在球迷围巾上同样如此。
  全面经营各种球迷用品,义乌市荣成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成向记者印证了上述说法。他表示,从2005年他涉足体育用品开始,在欧洲杯和世界杯交替之间,球迷用品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品种类都在增加。
  王荣成表示,占据世界杯球迷用品60%的小商品,都用于球迷的头上部分,包括帽子、假发、脸彩等,在此之外的大类则为旗帜和围巾,足球产品和服装,并非世界杯专属,平时也会有。
  “最初产量可以说是成倍地增长,2008年到2012年再到今年,也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王荣成说,“竞争已经白热化了,但真正把这块当成事业去做的不会很多。”
  这也使得代工企业的利润正在压缩。应筱雯表示,球迷围巾的大单往往意味着利润更薄,“单子大竞争对手就更多。”而她与朋友根据世界杯场次估算过,一届世界杯场内球迷围巾的需求量在100万条左右。
  而应筱雯的企业这些年之所以可以稳定在五六十万条球迷围巾的出货量,除了场外需求因素,还有她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刚开始价格很好,管理不好,规模很小,现在利润率下降了,但管理和规模上去了,所以总的利润和原来差不多。”
  此外,应筱雯也有着多数国内同类企业无法企及的生产条件——用日本原装进口生产羊毛衫的设备生产球迷围巾,“我有我的目标,一定要做到第一的。”
  外贸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之下,传统的专业外贸企业,也逐渐将目光移至国内市场。
  一直为国际顶级球队生产围巾的应筱雯说,她希望有朝一日他们的实力能为中国球迷,乃至刚成立的“恒大-淘宝队”提供围巾,“那时候只希望在围巾上扯上一个小小的织标‘陌上花’,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同样做外贸起家的哈尔斯则在走内销专业化道路,其历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哈尔斯国际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从2008年的63.96%降至53.66%,而国内业务收入比例则由34.43%升至42.48%,而其主营业务“金属制品业”,多年来始终占据其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的比例。
  “外贸好的时候,钱来得快,不存在应收账款。但我们认识到,不做渠道、不做品牌、不专业化,抗风险能力就很差。”欧阳波说。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8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