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纺织服装出口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绿色”贸易壁垒日趋严格,企业出口风险不断加大。近期,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其纺织品标签规则作出最后修订,其中包括纤维含量和原产地国标识等规则;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公布了2014版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新版标准对全氟辛酸PFOA的监管将更加严格;澳大利亚“良好环境选择标签”也发布了一项环保纺织皮革认证新标准。此外,5月17日,印度尼西亚第07/M-IND/PER/2/2014号法案正式生效,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婴幼儿服装国家标准SNI7617:2013,大幅提高门槛要求。为适应新标准法规,出口企业必须增加相应的注册和检测费用,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增加了出口风险。
(二)东南亚地区优势日益凸显,国内企业转移需谨慎。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频频设限,越来越多的国内纺织服装生产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国家设厂,使用东盟国家的配额出口到欧美等消费市场,以规避纺织品配额限制风险。虽然纺织服装制造业的转移是我国纺织产业转型的必然结果,但企业“搬家”东南亚,面临一定风险。一方面,由于对当地政策环境和员工需求不了解,语言文化存在差异,存在管理模式不适应问题。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供应链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和工人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因此,企业在选择转移东南亚国家之前应充分调研,谨慎而行。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天津口岸出口软件1.6万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加88.3%;价值1355万元人民币,下降75.2%;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套843元人民币,下跌86.7%。
一、2014年1-5月天津口岸软件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几乎全部为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二)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出口。
(三)几乎全部出口至东盟。
二、近期天津口岸软件出口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对高端软件的需求萎缩。受金融危机向制造业相关领域蔓延的影响,全球软件市场对高端软件需求急剧萎缩,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出现总产值负增长的现象,我国企业大量削减产业链高端的软件应用服务外包,逐渐向附加值低的中低端软件转移,使我国软件出口数量增加但价格下滑。
(二)我国软件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低使得出口价格下滑。国内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领域,平台软件和中间软件的比重低,技术含量不高,软件产品的范围相对狭窄,难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当前,信息技术外包是我国软件出口最主要的模式,占服务外包总额的60%以上,天津地区亦不例外。而我国承接的信息技术外包以基础技术服务、系统应用服务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以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为主。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微薄,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软件外包市场竞争加剧,本土企业发展更为困难 。全国各地政府扶持、优惠政策不断推出,加之内地较低的运营成本优势,国内软件企业不计成本、竞相压价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同时,欧美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开始多元化转移,他们将大量的编程和售后服务工作外包给一些生产成本比中国更低的国家。对比软件出口外包发展迅速的印度,中国还存在着政策保障落后、语言障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发展瓶颈,目前受国际软件外包的多元化转移趋势的影响,中国高端软件出口的增速已明显下降,只能依靠低端产品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产品利润空间遭到进一步挤压。软件强国印度凭借着其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及自身优势,占据了全球软件外包65%的市场,其软件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均排名世界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正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得天独厚的语言文化环境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软件外包的竞争程度,我国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制约我国软件行业发展。据全球商业软件联盟(BSA)发布报告:当前我国市场软件盗版率已由2004年的90%下降至80%。但与全球平均35%的盗版率相比,我国市场盗版率仍相对较高。未经授权的软件产品给了“病毒”泛滥的温床,众多蠕虫病毒、木马程序、间谍软件以及键盘纪录符号都成为威胁个人电脑,窃取商业信息的手段。长此下去,缺乏知识产权的我国软件业将会失去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同时也就可能失去立足全球软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来自市场和人员成本的制约比较大。作为我国新兴的软件产业的缩影,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天津市软件出口业务的确发展较快,但在当前高CPI、高成本、高人民币汇率的“三高”经济大环境下,与南开创元这样的规模企业类似,天津软件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成本和市场方面的困扰。规模小、缺乏骨干企业、软件人才结构失调等,是天津软件出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正是上述系列问题的存在,让天津软件企业在进军要求更高的欧美市场时迟迟徘徊在门外。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