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价格机制重归市场 兵团应有作为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如果临时收储变直补,棉农以及加工和贸易企业的风险会骤然加大。”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亚东表示,2013年,虽然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但市场行情欠佳,新疆棉企大多收益甚微,今年不再有国储托底,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收购价格肯定会相应下跌。
  梁亚东还告诉记者,兵团加工、贸易企业与地方不同,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确保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稳固,就必须保证职工群众的利益稳定,这也意味着,即便是积压,兵团加工、贸易企业也不能拒收职工群众的棉花。因此,今年兵团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为麻烦。
  “今年实行直补政策,政府、企业、棉农都需要一个过渡期,尤其是棉农需要一个承受市场能力的心理过程。”新疆新棉集团董事长魏高成表示,直补替代临时收储,可能导致棉花卖难而积压在加工和贸易企业。面对国家发改委调研人员,魏高成建议国家制定一个应对从“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
  胡桂莲表示,面对不利市场形势,无论是种植户,还是加工、贸易企业,都须理性对待,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规避风险。种植户要快收获,团场要快加工,流通企业要快销售,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棉纺企业加强联系,改变前3年只管种植、不管销售的问题,用市场的办法、价格杠杆促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利推进目标价格改革。
  发展还需标本兼治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或许,直补政策依然只是国家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小段插曲,却意味着,新疆植棉依赖国家政策的时代将渐行渐远。对绑在棉产业链上的植棉户、加工流通企业、棉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来说,虽然离棉花正式采收仅有两个多月时间,寻找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迫在眉睫,但治标更需治本,继续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之策。
  胡桂莲表示,新疆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而兵团又是重中之重,先进的种植、节水和机械化采收技术,让兵团在棉花种植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不能因为市场不景气而丢掉棉花产业。兵团“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棉”战略,2013年,兵团棉花良种推广率100%,精量播种率近90%,高新节水率近90%,棉花籽棉单产420公斤左右,机采棉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棉花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杜绝“三丝”,增强棉花市场竞争力。
  尽管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让棉花产业3年前本该遇到的问题意外延迟,但是,兵团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步伐却越来越快——通过加快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来应对植棉效益下降,拓宽职工群众增收的空间。比较来看,近几年棉花虽有临时收储,但是其收益依然低于红枣、核桃等林果业。预计到2015年,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的产值将达到兵团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棉花产业创造的辉煌,将暂时存放在兵团60年的记忆里。
  胡桂莲还表示,短期来看,直补对于兵团棉产业是个巨大的冲击,但将棉花价格主导机制交予市场,对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十分必要。直补不仅能激活棉花价格交易机制,也能促使政府依据市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