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奢侈品大型购物中心遇冷 高端大牌纷纷撤离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4日

留不住本地消费者,深圳商家陷入尴尬处境,同样的,深圳各个口岸汹涌的人流,带给本地百货业的消费也不尽如人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深圳今年大力发展会展业,最重要的“高交会”期间,很多参会者也选择持通行证出境购物,他们在深圳本地,首选也是东门、华强北等中低购物商圈,“香港奢侈品就算定价相同,旅客也能赚个汇率差,打个八折,肯定是首选香港。”有游客告诉记者,尽管很多人是经深圳往香港购物,但在深圳本地最大的消费项目是住宿和餐饮,购物占比非常小。
  这样的消费模式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庭广场选择开在深圳会展中心对面,但COSCIA的人流仍然门可罗雀,因为价格因素,消费者宁愿舍近求远,多走一点路到境外消费。
  财富品质研究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联合公布的《2013中国免税报告》指出,大众消费者由于对奢侈品价格敏感,首选免税店(33%),其次是在外旅游时选择境外门店购置(22%),第三是境内商场(21%);当消费者的资产在1000-5000万人民币之间时,优先选择境外门店(32%)、免税店(30%)以及境内商场(17%);而对于资产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富豪人群特别是资产过亿的超级富豪们,境外门店购物的比例更是高达39%。从报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境内商场都不是其首选,国内高端消费的外溢情况明显。国内奢侈品牌与境外的明显价差,已经逐步把国人的奢侈品消费推向境外,毗邻港澳的深圳,为购物者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本土奢侈品购物中心的生存状况明显被波及。
  反腐雪上加霜
  自2004年开业以来,华润万象城坐稳了深圳奢侈品消费的龙头老大地位,世方商业地产顾问机构总经理李仁斌认为,其传统的高消费商圈、抢占了奢侈品旗舰店进驻的先机、良好的物业规划,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另外还与其截留了部分到香港购买奢侈品的商务消费有关(提供发票报销,使一部分访问深港的商务消费留在了深圳)。实际上,过往几年,深圳的奢侈品店生意来源就在能够开出发票,将一些商务消费、不方便出境人士一网打尽,但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名表、名包、奢侈品服装不同程度出现滞销,这一部分的消费严重萎缩。近日,记者在深圳万象城发现,原来占据黄金位置的法国一线奢侈品牌卡地亚[微博],其经营面积也从两层缩减为一层。而位于深圳华侨城商圈的益田假日广场,卡地亚的招牌也悄悄的撤下。
  而深圳土生土长的百货上市公司,天虹商场、茂业国际、岁宝百货等,在这样的形势下,唯有依靠向深圳以外扩张来求得生存空间。
  以深圳零售业大鳄茂业国际为例,2013年报显示,公司目前在华南的门店仅有9个,而西南、华东分别有12家分店,虽然深圳华强(14.99, -0.19, -1.25%)北店已经仍是营业额最大的门店,但该店去年的年增长不到5%,北伐和西拓是必然的选择。
  而门店偏重华南的天虹百货,也在年报表示,尽量将渠道下沉,并向西发展。去奢侈品化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但仍然有人奋力冲入这个围城,高力国际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深圳将有近十座大型购物中心投放到市场,预计会集中在下半年入市,共计约15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相当于整个深圳市场现有存量的六成。深圳市政府的城市更新改造中,很多是以“城市综合体”的模式运作的,这一模式中往往就有一个相对定位高端的购物中心,但这样的购物中心能够获得区域消费者接受,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未知因素。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9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