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经营层面实现了对李宁的超越,但李宁依旧被许多消费者认为是中国第一的运动品牌,“草根”出身的安踏想要扭转消费者的认知,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CSR成了突破口。
7月,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带领安踏一众高层以及李妮娜等6位世界冠军,来到了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北大街小学,这里是“奥运健儿公益服务大行动”携“安踏爱心桥公益项目”落地青海活动的现场,安踏向该学校捐赠了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运动装备。
与体操王子李宁的人尽皆知相比,体育圈之外的人对丁世忠并不熟悉,不过随着安踏近年来的强劲势头,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2012年,安踏以76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超越李宁,第一次坐上了中国运动品牌的头把交椅。2013年,在行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安踏再次以73亿元的营收巩固了自己行业领头羊的位置。时至今日,安踏的市值已经超过300亿港元,比李宁、361度、特步、匹克四家同在香港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市值的总和还多。
虽然在经营层面实现了对老大哥李宁的超越,但是在许多消费者的心中,李宁依旧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的运动品牌,“草根”出身的安踏想要扭转消费者的认知,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常规的市场营销策略,安踏认为要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推动这种认知的转变。
携手中国奥委会,确立品牌权威
2009年6月,安踏与中国奥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的合作伙伴,赞助中国体育团参加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0广州亚运会以及2012伦敦奥运会等11项重大国际赛事提供冠军装备。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随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不断夺取奖牌,安踏精心打造的“冠军龙服”领奖服也通过电视转播被众多中国消费者所熟悉。2013年年初,安踏宣布与中国奥委会完成续约,成为2013-2016奥运周期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今年1月,就在索契冬奥会的前夕,安踏在北京北海公园的著名景点九龙壁前面发布了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打造的新版“冠军龙服”。
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背后,其实都暗含着安踏的野心,它要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里将“安踏”与“冠军”、“中国”等形象绑定在一起,从而帮助安踏确立中国第一运动品牌的地位。
安踏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通过6年的时间,它一点点地提升着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2011年9月,在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顾问公司Interbrand评选的“2011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安踏比前一年上升4位,排名第17名,首次超越李宁成为排名最高的本土运动品牌;去年11月,安踏以70.3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13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的24位,连续第3年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运动品牌。
安踏副总裁张涛告诉《商业价值》记者,“安踏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消费者的支持,大企业要承担大责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