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聚焦重点商圈转型升级,进行商圈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和建筑形态格局的改造。
目前,南京东路引进全球精品百货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形成都市型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南京路商场”互联网平台,实施“中华老字号”电子商务计划。而淮海路、南京西路立足国际大都市一流商业街区,引入买手制精品百货、购物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体验主题购物中心、国际高端品牌旗舰店、潮流主题旗舰概念店等多种与时尚艺术相关的新型商业业态,搭建虚拟移动商圈平台。
陆家嘴、中山公园、新虹桥等商圈加快商圈形态改造,建设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打造规模结构、业态组合、功能配套、环境空间、交通导流等各元素协调配置的生态商圈。徐家汇、四川北路、五角场、曹家渡等商圈,扩大商圈无线网络覆盖,引入智能交通引导、移动支付体系、商圈vip移动服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型商业街区。
对于郊区新城和重点区域新建商圈,则重在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注重商圈生态环境的打造,休闲娱乐等体验功能的完善,建设体验式智能化商圈。
培训品牌掌门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要振兴上海老品牌,就要导入品牌体系。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4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品牌培育试点,11家企业成为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品牌。晨光、亚振、恒源祥、敦煌4个品牌成为2013年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品牌建设是个一把手工程,上海要以品牌掌门人培训为抓手,引导社会专业机构支撑上海品牌培训工作。”据市经信委发言人介绍,目前,交大、复旦、东华大学等单位已举办了10多次培训和沙龙活动。今年上半年,黄浦、闵行等区县和光明食品集团已举办了品牌掌门人培训专场,累计受训品牌掌门人达300多人次。
昨天的座谈会上,老品牌的创新成为众委员讨论的焦点。据悉,“三枪”服饰、“回力”鞋业、“上海”手表等企业都已开始触网,“大富贵”等老字号尝试app微信营销方式。“古今”内衣完成sap管理软件一期导入,“双鹿”电器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市经信委拟先行支持第一批共10个消费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8.5亿元,拟支持金额7340万元,引导企业改进生产管理,提升产业能级。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