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平台商户售假奢侈品是假货重灾区
失去消费者信任的电商,无疑将死路一条。
聚美和京东昨日也针对此事迅速作出回应,都表示已经对祥鹏恒业进行了关店处理,针对在该店铺购买了商品的消费者,可无条件退货。
聚美方面表示,在公司针对第三方平台商户的资质审查过程中,该公司曾出示完整的营业执照、相关商品授权书、相关货物进口报关单,以及与多家电商合作的资料。我们正在对这家公司的资质、货源进行彻底重新调查。不排除根据最终调查情况,对“祥鹏恒业”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京东将假货作为公司的死敌制定了针对涉假卖家、公司相关责任人的严厉处罚措施。2014年以来,京东一直不断加大对平台商品的抽检力度,每周抽检不少于三次,且抽检覆盖全部品类。
但即便如此,假货依然出现在聚美和京东的平台上。作为电商平台,对于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查上的失误以及合作商户业务流程上的漏洞,聚美和京东无可回避。
从曝出假货的情况可以看到,出现假货的都是电商的第三方平台商户,并且,奢侈品是假货重灾区。
品类扩张压力大假货门重创电商
事实上,如果了解了整个产业链的情况,就会理解电商出现奢侈品假货的现象。
奢侈品电商行业最大的尴尬就是货源延伸出的问题——从品牌商处拿不到品牌授权或基于奢侈品本身的稀缺性导致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拿不到正规授权时,只能充斥假货,导致遭遇消费者和品牌的双重追击式投诉;即使拿到授权,品牌商往往也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方面的需求。
而美妆起家的聚美和3C起家的京东以及主打百货的1号店,之所以会蹚奢侈品的浑水,无外乎是品类扩张的压力。
在聚美上市之时,就有分析指出,对聚美优品来说,上市也是帮助其在未来脱离单一美妆行业局限性的机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靠单一市场无法有足够的安全感。这种“不安”在垂直电商领域尤为突出。
该分析称,没有人愿意固守一个行业,即使这个行业非常赚钱。上市之后,拥有更多资金的聚美优品一定会进行品类扩张,陈欧或许会考虑占领更全面的女性市场,完成更广泛的布局。
而匆忙的品类扩张,尤其是在货源问题严峻的奢侈品领域的扩张,让聚美和京东匆忙间摔了跟头。
聚美方面表示,“我们既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也的确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如何保证手表等新开拓货品的质量,此次问题将成为我们永远的警诫”。
京东也表示,将进一步对平台卖家进行严格梳理,对入驻商家进行更加严格的资质审核,升级各项监管措施,尽最大努力杜绝假货的出现;同时,如果发现第三方平台上有商家涉假的苗头,将联合工商部门的力量,对假货进行查抄。
虽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电商售卖假货应该是个别行为。但这种个别行为给电商整个行业带来的重创可想而知。
假货可以下架,黑店可以关闭,但平台信誉因此受损,对于电商来说,就是最大的劫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