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时装行业与新兴产业的特征差异:产品及品牌的差异化条件及其壁垒
时装行业是受到文化、个性及时尚等的差异化影响最大的日用消费品行业之一。比照计算机、耐用消费品及其他高新技术行业的外包,存在根本差异,就是后者以技术及行业标准形成社会识别的产品差异性的核心,并构成行业壁垒;同时,后者具有较高的大资本及高新技术核心优势与专业性标准配置的差异性等特征,不仅可以构成技术标准化壁垒亦构成成本壁垒,同时,其在掌握核心技术及技术标准以后,会面临着技术准则下的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下,实现的外包及其配套生产的行为并不影响社会对技术与标准上的识别,即使存在工业化标准化批量规模生产的形态,其亦会表现为品牌为特征的技术与标准的差异识别。
所以,类似计算机、手机、耐用消费品等往往通过技术核心优势,或者品牌、技术标准及物流优势为平台管理的基础,实现外包后,并不影响社会对其技术与标准品质的本质性差异壁垒的存在与分辨。
而时装行业则有很大不同,传统时装行业作为差异化较大的消费品业,其商品形成的品牌识别的个性差异的效果是相当高的。它与新兴技术行业,工业标准件不同。时装行业受到文化、个性、市场及环境情境变化,甚至生活方式与习惯等调节的变化影响,各类文化元素都可以使新的品牌快捷成长起来。
基于这个特点,时装企业获得规模成长后,并不意味着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时,就必须考虑将其核心优势及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当然,这个核心优势包括设计能力或所积累的个性化需求的营销网络中体现的竞争优势)。因为,往往核心优势对于新兴技术或技术标准化企业或标准件企业的核心优势亦是不能外包的。
第三,时装行业品牌成长的迅捷化及差异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正是由于时装行业需求倾向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与个性化特征,如其它主动放弃了其本职职能,甚至核心竞争优势,其战略无疑是弃本业趋了。它实际正在放弃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基于文化差异性、个性化差异,群体差异的需求特征的积累。或许,企业会因为已经塑造了规模化品牌,工业化的规模批量生产或可以满足所有群体。这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对于“以人为本”的文化色彩变革的需求的认识,正如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缘”。
2、ZARA的成功的核心围绕什么.围绕本职业务“设计、生产及销售”的“营销”
不同视角解释的ZARA成功要素:德鲁克关于营销的正确理解
当前,评价ZARA成功的探讨视角很多:有的从迅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寻找成功动因,有的从文化识别体系寻找成功基因,有的从庞大的设计师队伍审视其成功理念,有的从实时的市场需求互动体系反馈看齐成功内涵,有的从门店布局探索其成功市场占有,有的从其限量销售策略评价其为何热捧绕人,等等。
但是,所有一切回归本源来看,都未能替代ZARA围绕“营销”活动所依托的“本职工作”,即——从设计、生产到产品销售业务,其基础为“产品”本身的塑造工作。所以,如上的所有视角的工作都是用来辅助“营销”的辅助体系的建设,而对于“营销”来说,它依托的基础不可抛弃,即,不能失去其存在的“产品”塑造的基础——企业的本职性工作基础,失去之正如巧妇手下的“无米之炊”。所以,当我们理解德鲁克关于“营销”是企业唯一的职能时,却不可以连营销的基础,或者企业的基本业务工作也因营销而被甩开,被甩开又谈何“营销”。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