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科技成果有效甄别、评选出来,体现权威性、公正性、导向性,是我们评审工作的原则。目前,全行业已形成共识:科技强国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首要战略目标,科技贡献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与质量取决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程度,以智能技术提升劳动生产力、突破纤维资源瓶颈、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强化基础研究、技术向生产环节之外的消费环节延伸,是评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均衡性、包容性。科技奖励工作应当围绕行业科技工作重心和攻关方向,引导行业技术资源和研发力量向行业科技中心工作聚集。在此,结合纺织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工作重点,向在座各位评审专家提出几点建议:
1)劳动生产力提升是纺织工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转型的首要目标,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重要标志。新型纺纱、织造、印染、针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以高效、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作为标志。在线监控、数字化设计、RFID射频识别等信息化技术在化纤、棉纺、印染、服装和家纺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推动纺织工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2)突破纤维资源瓶颈是产业安全有序发展的根本,纺织纤维材料产业已确立重点推进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技术及其产业化,即一方面解决量大面广的纤维资源,另一方面是高技术纤维的开发与产业化。如提升化学纤维差别化率的在线添加技术、连续聚合技术、纳米改性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PTT、PLA、PHA等生物质合成纤维等关键技术突破,仿棉纤维的研发等。碳纤维(T700、T800、M40)、芳纶(1313、1414)、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醇、聚酰亚胺、连续玄武岩等纤维基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代表纺织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
3)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是纺织工业赢得社会和政策认同、获取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重要保障。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在全行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战略意义,包括无PVA环保浆料、膜技术处理废旧聚酯瓶片清洗废水回用技术,粘胶行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和回收技术、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废水分质分流及处理回用技术、太阳能板集热系统、空压机热能回收技术等。
4)支撑产业发展的纺织基础研究要软硬兼顾,特别是软技术如标准的完善、技术导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流行趋势研究、供应链管理技术、物流技术等。
5)引发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的纺织服装技术。纺织服装产业与IT产业、时尚产业的交叉融合,注定要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营销方式方面做出表率。如人体工学技术(三维测量和试穿技术)、设计和裁剪技术、体现健康和功能性理念的智能可穿戴技术等。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