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南昌拟建服装创意产业园 助力服企创立自主品牌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

接单→加工→交货→收钱”这一传统盈利模式,在南昌青山湖区的千余家针织服装企业内高速运转了多年。然而,伴随着人工工资上涨,出口退税与人民币升值等经济领域多重因素叠加效应,这一盈利模式正发生着转变。
  “贴牌代工的订单价格几乎没有任何涨幅,但生产的成本却在飞涨。”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汉聪对此感受颇深。如今,他的公司已经不是单纯的代工厂,而是开始转型谋求自创品牌。
  林汉聪的故事并非个案。29日,记者从青山湖区获悉,目前该区千余家针织服装企业,都在借助建设“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契机,摆脱贴牌代工的盈利模式。
  过去: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企业,贴牌代工曾经辉煌一时
  “2008年以前,我们都能赚钱,那个时候忙的就是生产,不用担心接不到单。”在青山湖区做服装贴牌代工10多年的郑树发告诉记者,那时每天40元就可以请到一个工人,厂房租金也便宜,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我们很多人在此专门做贴牌代工,产品出口到了欧美市场,让很多服装老板赚到了第一桶金。”郑树发介绍说。
  当时,全国每出口三件文化衫,就有一件来自南昌青山湖区。而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企业,仅在2008年至2012年,就由611家增长到756家。在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中,全青山湖区已有1300家针织服装企业。
  “青山湖区针织服装行业开始兴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发展,青山湖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针织服装出口及加工基地。”记者从青山湖区了解到,2008年至2012年,该区的针织服装主营业务收入由124.8亿元增长至209.9亿元,年均增幅达13.9%。
  拐点:靠庞大产量赚钱成为历史,针织服装企业缺工成常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山湖区这种依靠进入门槛低、人工成本低,以贴牌代工,靠庞大产量盈利而发展起来的针织服装产业,在2008年迎来了拐点。
  “随着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用工成本每年都在上升,一个普工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块是常事,一些技术性的工种工资甚至超过5000块。”南昌培维梦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士坚告诉记者,就算工资涨了,企业仍然为找不够工人而头痛。
  王士坚坦言,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利润低是“南昌青山湖针织服装制造”几乎“与生俱来”的特点。不少行业内人士将“劳动力成本低”视为优势,并以庞大的“产量”数值引以为豪。但是不掌握核心科技,只付出廉价劳动力的青山湖区针织服装行业,其内在的含金量并没有多少。
  症结:处产业链最低端致利润微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弱点是缺乏叫得响的品牌。”记者从青山湖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2012年756家针织服装企业中,只有6家针织服装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率不足1%。
  郑树发说,由于长期“为他人作嫁衣”,自主品牌缺失,导致专门做贴牌代工流失大量利润,而且国际市场议价能力不高。
  “一件贴牌代工衬衣,毛利润不到15%,大头都被对方拿走了。”郑树发说,由于贴牌代工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以汗衫、背心、套头衫、T恤等低档产品为主,并且大部分针织服装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面对人民币升值及人工成本剧增等压力,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显得不足,许多代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4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