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海淘”、转运、代购等中小型跨境电商
消费者选择“海淘”、代购的主要目的是“避税”,但对于正常渠道而言,这是一条基于海关现有抽查制度的灰色途径。此外,消费者“海淘”时还面临着物流周期长、风险高、维权难等风险。主流跨境电商加入行列之后在政策、品牌、物流等方面都会比原有转运、代购更有优势:
从政策方面讲,获得了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基本都采用“海外直邮+保税进口”为入境渠道,并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此外,根据海关总署出台的新政,非备案个人、企业代购“海淘”商品,或通过口岸城市“掮客”带货,将面临处罚与打击;
从品牌方面讲,天猫、京东、苏宁、1号店、聚美优品等在国内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品牌信任度高、认可度高,他们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后,会引起众多客流,这样势必会挤压个人代购卖家、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
从物流速度方面讲,由于政策支持加上自身物流供应链的建设,较常规“海淘”商品购买周期,可由15天压缩到3天,甚至更短。所以,不管从哪个层面考虑,代购、转运类行业都面临岌岌可危的商业危机。
(四)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支付方式多样化成跨境电商关键
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发生的外汇资金流动,必然涉及资金结售汇与收付汇。支付功能是完成整个跨境商品交易的最后一步。支付的便捷,多样化成为决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挑战二:税收优惠政策跨境电商的“短板+死穴”
目前有关跨境电商的法律政策只有海关下发了多个文件,而且这些文件仅是针对6个具有跨境电商进口试点资格城市的试点政策,这些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动、能否最终确定下来目前还不得而知。
尽管“保税进口”模式颇受跨境电商的青睐,但是对于主流跨境电商来讲,由于很多政策目前还没有最终落地,所以其在业务布局上,企业应该考虑更更长远、更广阔、更谨慎。
挑战三:用户追求高效便捷物流速度+监管成关键
跨境电商会出现在物流、税收、价格等方面。但其最主要的挑战还是因需要跨境物流快递,配送时间很长,企业物流货物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消费者较难追踪货物物流信息,配送中还会有丢件、货物损坏,以及退换货不方便等问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