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中国有人说我们是快时尚,但是我更倾向于用高街(The High Street)来定义H&M所传达的理念,我们和奢侈品服装不同,我们在最主要的商业街都有店面,易于购买,我们绝对是时尚T型台的最新设计,是价格更加亲民的品牌。”Magnus如是说。
  难道快时尚出现“审美疲劳”了吗?广州蓝奥品牌策划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闵光亚表示,从去年下半年起,根据大量数据分析,一些国际知名品牌都呈现销量滞涨态势。随着之前追捧快时尚的消费者热衷度的下降,几家领先快时尚公司都在不约而同进行品牌升级。
  “这些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已经不再稀奇快时尚。受其他品牌的冲击以及电商分流,国外快时尚品牌也面临较大竞争。”闵光亚表示,现在Zara正在往比较中心的城市一级商圈去靠,优衣库则更加专注于供应链和消费者分析上,利用大数据做深度销售。H&M在货品结构以及整个形象和硬件上做升级。
  许均松认为,国内快时尚品牌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在成本控制、库存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处理不当,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更是对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外时尚品牌的进入给中国休闲服装品牌造成很大压力,各品牌竞相压价,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业绩下滑。
  在闵光亚看来,单就技术运作的层面,美邦、森马完全有实力再创辉煌,难就难在态度上。“对待品牌的态度才是导致经营的根本问题。国内很多公司更多是在赚快钱,但品牌的建设除了资金和实力之外还需要时间,Zara的成功经历了几十年,供应链的建立也是有风险的。相比之下,国内品牌不够专注,一会儿去做这个收购,一会儿又去涉足其他产业,很多品牌推广也只是表面功夫。”
  “如果想要在现有市场环境中再度崛起,需要对自身有更清晰的定位,对消费者做细分,不要货品摆出来只是Logo不一样,消费者都分不清。”闵光亚说,当然,国内品牌的重生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和成本都是考验的因素。如果转型不够坚持,不做充分准备,可能死在黎明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