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双伟认为,总体纺织企业并未用到低价资源,基本在15000元/吨以上,纺织企业除了关心棉花绝对价格外,还关注内外棉价差,从绝对价格看,如果后期棉价在14000元左右,更不要提12000-13000元的价格,企业认为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另一方面,还需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内外价差作为动态的一个变化值,2000元以内,企业还是可以接受的,过大价差,对于消费的增量仍形成制约。
另外,近期我国将把明年棉花进口量下调至89.4万吨(合410万包),此为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最低关税进口配额。美国政府原预计2014/2015作物年中国进口量将为800万包,中国计划下调后的进口量几乎是美国政府预估值的一半;2014/2015作物年已于8月1日开始。受此消息影响,美国ice期棉价格下跌。
对此,熊涛认为,这个决定的直接影响是,中国进口棉的减少,对美棉是直接且长期利空。我们可以回顾近3年中国进口外棉数据,分别是534万吨、442万吨和307万吨。今年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外棉进口为174万吨。再加上今年美棉产量较去年大幅增产。目前来看,美棉在60美分上方止跌反弹后,重回下跌趋势的概率大大加强。至于是否会损及美国棉农利益,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美国对棉农有完善的保障补贴措施。
另外,熊涛还表示,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直补细则略有不同。第一是将“托底”二字去掉,二是将“棉花过度下跌”定义为“国内棉价大幅低于外棉价格”。而按照发改委领导的意思,不再增发配额,那进口棉价格就是参照1%外棉配额价格。我们可以算算,近几天1%配额外棉到港报价在12000元/吨附近,而且是静态价格。参照期货主力1501合约最近价格略低于13000元/吨,至少目前价格政策不会干预,期货的价格还有下行空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