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肖玉清:自治区棉花市场形势及政策下棉企经营之策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在9月24日召开的2014展望论坛上,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肖玉清总经理做了题为《自治区棉花市场形势及目标价格政策下棉花企业经营之策》的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同仁下午好,上午聆听了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介绍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今天我的题目是自治区棉花经营和企业策略。

  今年,棉花界人士讨论最多就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启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4月5号公布目标价格19800元/吨。棉花加工流通企业都在思考今年应该如何经营,而实施方案出台之后,这种思考便应该更加具体化。企业究竟如何应对,结合自治区的形势,从个人想法来讲讲体会,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熟知政策,认清形势,周密实施。

  一、熟知政策。

  首先,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有多方面的考虑,不可能把所有的企业都照顾到。所以我们在解读分析政策时,就要首先考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及思考主体是谁。

  就国家层面而言,首先,要考虑在存在巨大价差的情况下国内外棉花价格要如何接轨。这种价差给我们的纺织企业,以及整体棉花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三年收储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第二,国家选择在新疆进行试点,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用价格杠杆来引导农产品的种植。第三,从棉花安全上来讲,虽然相比粮食,政策要弱一些,但国家采取目标价格政策是为了让中国的棉花不至于走上大豆的命运。

  从自治区地(州)政府部门来讲,要考虑棉农的利益。上午发改委领导也提到了南北疆的植棉分布和特点,新疆的土地特点决定了部分地区只能种棉花。

  从棉农角度来看,棉农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拿到补贴以及能够拿到多少补贴。现在的目标价格是19800元/吨,那么最大限度的能拿到多少补贴?如何拿到补贴?通过什么途径拿到补贴?有没有什么环节可能造成损失……实际上自治区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反反复复考虑了很长时间,经过了多次讨论。

  那么作为棉花加工流通企业,我们应该以什么角度去理解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呢?

  很多加工企业说,我们要等细则出台之后才好决策是否加工以及怎么加工。细则的出台的确和经营策略是有关系的,但是我们要理解,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在政策前提下如何规范经营的问题,比如这次对加工企业的资质认定就是生产资质上的规范,还有加工程序上规范、棉花质量上的规范等等。

  每一个主体理解目标价格政策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作为一个加工流通企业,看到最多的不应该是国家该给我们多少补贴,而是应该把自己视为一个纽带,去充当桥梁的作用。我们必须考虑几个不同的主体各是如何考虑目标价格政策的,要综合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和棉农层面进行多角度的考量。如果我们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可能很难把握好这一政策,也很难去运用。每个主体考虑问题时出发点都会是自身的权利和收益,但是在考虑权益之上,我们更应该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政策。

  如何去理解这个政策呢?我们需要通盘把握几个关键的改革内容。
  1、差价补贴。

  补贴=目标价格-市场价格。市场价格跌多少,国家就补多少,这是一个定心丸。
  2、补贴方式。

  补贴的60%按面积,40%按产量。
  3、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通过三个月采集的平均价格统算来的市场价,而不是取单个个体的交售价。
  4、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大大的改变。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来调节价格,市场涨跌多少政府不做干预,政府只确保农民利益。这是目标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的根本区别,从暗补变成了明补。
  5、在库公检、专业仓储和新疆棉自用

  等作为配套补充政策。
  6、加工企业的规范化。

  规范化有利于棉花加工流通企业,特别是种植和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

  这是我们在理解目标价格政策时的几个要点,熟知政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基本点。

  二、认清形势。

  形势,也分宏观形势和微观形势。试点选择新疆,有其特殊性,是否能向内地推广,我个人认为还不可能全面推广,今年是一个探索,明年则开始完善。今年自治区的棉花形势,也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棉农。从种植上看,北疆的棉花生长要好一些,而南疆棉花质量要略优于北疆。南疆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收入,棉花收入占全疆农民收入的30%以上,接近35%,而在南疆,这一占比在60-70%,甚至80%,所以政策会向南疆倾斜,也是有对农民收入的考虑。今年自治区的棉花产量预计和去年持平,450万吨左右,相比往年占全国的比重会提高,今年发改委统计的数据是55%左右,有部门统计的数字在60%以上。总体来说,比重较大。试点推广以后,这个比重可能会逐年增长,三年以内个人认为可能会到80%。政策从9月刚刚开始推广,棉农心态不一。作为棉农来讲,怎么样以最高的价格交出去,能获得补贴,现在也是有种种疑虑:(1)轧花厂还没有正式开秤;(2)实施方案刚刚出台,有很多配套的政策需要完善;(3)什么价格交售,籽棉去年平均8.7元/公斤,今年新年度刚一开始跌到6元/公斤,棉农无法适应;(4)按面积还是按产量补;(5)异县交售是否能拿到补贴,所以棉农还是想尽量就地交售。目前棉农会有惜售的心理,观望情绪较浓。

  2、轧花厂也抱着观望的情绪,有较多疑虑:(1)市场价格的统算。从8月31日国储停拍到新棉上市之间的真空期,皮棉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价,籽棉也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价。所以,目前已有的零星报价,我认为尚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所以在统计市场价格时, 9月份初始的价格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也值得思考。(2)配套政策的完善。现在很多是先入厂后结算的方式,再加上实施方案出台得比较晚,一些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比如发票问题,现在轧花厂开的不是正式的发票,以后还要补正式程序。(3)纤检在库公检的问题。有公司曾提出,有内地的纺织厂给该公司下定单,需要10月10号之前交货,但该公司却不能保证,原因在于棉花运到内地有许多程序,无论是预约,入库公检,还是运输,能否按时交货无法预测。往年可以根据经验去预测,但今年大伙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敢预测。(4)定价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考虑棉花定多少比较合适。从整个的棉花产业来讲,对任何一个形势的分析都应该是辩证的,棉花产业的风险有哪些?到底有多大?收了棉花之后会不会亏损?带着种种疑虑,这大半年许多企业都在徘徊收与不收。
  在风险和机会当中去判断,通过实施方案的发布,结合国内外形势来看,我感觉至少从我们集团角度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在是棉花产业重回市场的重要契机。

  过去的棉花产业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现在至少是逼着我们改革,不能用收储时代的方式管理回归市场后的企业,这逼着我们去回归市场、研究市场。
  2、通过与许多纺织企业的接触,我了解到纺织企业在意的一般不是价格,而是质量。

  三年收储使棉花质量大大下降,纺织企业对高质量棉花的需求很迫切。
  3、政策会对新疆棉花产业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

  南疆地区发展,在各方面资源上有很多约束,特别是水资源。农民的主要就业来源,一个是种棉花,一个拾花,棉花产业是当地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会考虑就业和农民收益的问题。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的出台,对新疆的棉花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1)稳定面积。扩大面积不是发展方向,提高单产、优质高产才是发展方向;(2)新疆棉花运输补贴的出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纺织行业政策,新疆百万就业的问题。十项优惠政策是对纺织企业的重大利好,纺织企业每一吨纱的成本至少可以降低2000元以上,再加上地方的特殊支持,纺织业从现在700万锭到2023年的2000万锭目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用棉量也要增长。还有纺织企业使用新疆的棉花每吨补贴800元,对棉花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所以纺织企业的发展对棉花企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01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