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中国合成纤维制造业从“零”起步。
1957年秋冬,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组织一个化工化纤考察团赴日本考察。考察团后来选定日本仓敷公司的维尼纶制造技术。国家计委在1963年批准引进仓敷成套设备、技术,建设年产1万吨的北京维尼纶厂。中国的合成纤维制造业由此起步。这件事在当时甚至成了国际要闻。
其四,李先念的幽默。
1972年年初,钱之光在国家计委支持下,向中央提出了以石油、天然气为起始原料建设大型化纤企业的报告。送国务院业务组后,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当即同意,并联名向周总理报送“引进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争取五六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合成纤维24万吨”的方案。于是,国家计委就和纺织工业部作出了建设上海(金山)石化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天津石油化纤、四川维尼纶厂等4个大型化纤厂的安排。总投资概算73亿元,用外汇7.4亿美元;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在世界范围都是少有的。当时年已72岁的老部长钱之光,从此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四个“大化纤建设项目”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钱之光又跟分管“大化纤”建设的副部长焦善民商量:把全国化纤产量搞到50万吨后,第二步再搞50万吨;这样,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就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个宏伟设想又得到李先念的全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