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行业2014年度九大现象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4日

  关键词思考

  【边界重构】近年来互联网有一个重要的商业趋势叫边界重构。我们认为所谓边界重构,是指由于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不相等或外在环境的变化使业务边界处于非均衡状态;为确保边界的有效性,这时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现有的企业边界扩张或紧缩,促使企业边界处于均衡状态。雕爷是做了牛腩,但还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饼,还搞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机,但还做了电视,做了农业,还要做汽车、智能家居。在这个时代,行业的边界正在被打破,重构边界的大潮已然不可阻挡,思考行业的本质,要更宽的眼界,并且要跳出本行业的视角。

  现象三:业绩变脸,谁家高铁会熬成绿皮车

 自2012年9月起,中国股市IPO停发,停发时间超过一年,持续时间历史最长。直到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才终于实现IPO重启。这期间众多的业绩变脸,终止与中止轮番上演,个中尴尬与辛酸难予言表。截止自2015年1月的IPO预先披露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到已受理IPO申请企业647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61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6家,中止审查企业559家。这些行业的高速列车或动车组依旧被堵在停滞不前的冷冰冰的铁轨上,未来的审核工作将由交易所接手,情况仍存在变数和不确定性,站在业绩的角度考量,谁灿烂的笑脸会终于崩不住而绿下来呢?

  此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从近年服装行业的IPO情况来看,仅去年7月有8家纺织服装企业IPO终止审查,17家企业的IPO不得不提出中止申请。在大家感觉IPO开闸股市即将迎来春天之时,行业情况并没有显出乐观的迹象,市场持续低迷,服装企业的春天迟迟未来,再加上上市费用高企,业绩波动、产品质量瑕疵、高库存、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企、出口持续低迷等问题造成纺织服装企业经营上的乏力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对纺织服装行业投资价值的判断,虽然不少企业曾试图通过O2O渠道拓展、高级定制、粉丝经济等形式转型,但仍不足以增强资本市场对这一传统行业的信心。2015的情况仍显严峻,除了维格娜丝一月上市成功,拉夏贝尔香港带血上市,服装企业的IPO同样是仍被捂在了寒冬中,被堵在第一线等侯发车的企业有歌力思、太平鸟、雷迪波尔、比音勒芬、红蜻蜓鞋业、安正时尚、浙江新澳、玛丝菲尔、广州天创、欣贺股份、还有外围头饰的广州流行美和牧高笛户外用品。

  关键词思考

  【业绩变脸】过去一年,港股有洪良国际、博士蛙、诺奇、米格国际都出现不少风波,仔细对照它们的招股资料和公开信息,上市后的业绩变脸和股价大跌似乎都有迹可循。A股情况半斤八两,IPO停摆后有乔治白、奥康国际等44只次新股破发近半业绩变脸,“业绩变脸”频频成为触动投资者神经的名词。“业绩变脸”反映了上市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足,也对拟上市公司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的新股发行改革会使过去的IPO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上市靠简单依赖于粉饰财务报表,为上市而上市的公司将受到资本市场回击,而真正的有质量有发展潜力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将逐渐地伴随着新的IPO新股发行改革逐渐浮出水面。

  现象四:场所精神,向大店模式要体验

2014年3月,美邦将落户重庆的店面加上了体验和集成的双重概念。2014年5月,特步亚洲最大的体验店在长沙开业,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共三层且每层都有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2014年8月23日位于上海环贸iapm商场的例外全新综合零售空间开幕,除了例外女装,还加入了上海首家例外男装店、来自意大利的自然主义品牌Massimo Alba,还有咖啡、绿植、阅读、展览,展现从美学到生活的全面关照。2014年年末,舒朗蜂巢品牌集合店(大店)试营业,宣称由此进军高级定制、酒吧、特色餐饮、化妆品等领域,步入更生活化、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业务经营范畴不仅限于女装行业,而是开始进军化妆品业、餐饮酒吧等领域,进而打造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2014年,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开始学习互联网那一套——“提升用户体验”,买一条牛仔裤,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其“改造”,DIY之后在咖啡快餐区来一份意大利面或提拉米苏蛋糕犒劳一下自己,这就是休闲品牌Jasonwood想让消费者体会到的乐趣。此外,品类齐全的集成店面也集中在过去的一年出现。拉夏贝尔集成店包括了旗下LH男装、7M、SP、CA、LK童装几个品牌。

  无论在店面内单独开设休闲区,还是将多类产品呈现于一间店铺,最基本的要求都是店铺的面积足够大,显然,任何品牌都不会把所有的店都开成大店,一切取决于店铺所在的商圈和品牌体验的意识方向。归根到底,开大店只是服装企业的一种尝试。试想众多品牌都开出大店的时候,大店要有大店的内容,多品牌也好,多跨界业务组合也好,试问消费者会为了哪家咖啡好喝而为之买单么?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回头一想,大店模式,想不跨界也实在挺难。

  关键词思考

  【场所精神】是不是增加餐饮、娱乐、休闲项目就叫做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所?未来的服装零售在哪些方面可以与电子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商铺同质化说了这么多年,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去破解?我们认为服装零售终端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打造场所精神,影响人们选择消费场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费,而是场所精神所涵括的文化空间。电子商务减少了人们去线下很多零售场所的频次,而传统的消费场所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体验和娱乐成为核心,而核心的核心即为场所精神,场所在表面上看是一种空间,但是更多的恐怕是精神深处的一些触动,场所精神应该更多体现在消费者的亲切感,消费者的融入性,消费者能够在现场的场所环境下与零售终端产生出共鸣。

  现象五:社群文化,移动电商把店开到顾客手心

移动互联带来了更多碎片化时间,2014这一年的双11,阿里无线端销售额占比45%,而在凌晨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了70%,而在2013这一比例仅有20%。据服装电商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在微博透露的旗舰店2014年7月的销售数据,PC端日均访客数63万,日均浏览量132万,客单价152元,成交回头客占比43.9%;而无线端日均访客数28.2万,日均浏览量170万,客单价142元,成交回头客占比38.7%。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移动端日均访客量虽然仍不及PC端,但其浏览量已经远超PC端,这表明移动端虽然入口分散,但消费者浏览次数和浏览时间更多,移动端购物正在成为被消费者接受的重要模式。研究表明,PC端购物更多是目的性强、理性的购物行为,而移动端更容易造成冲动购买。除了购物平台的移动终端化,app微铺、微店正在兴起而大有风起云涌之势,据传,口袋通(现名有赞)作为一家在微信上搭建微信商城的平台,现有两千多万家微店铺。

  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同时也对传统线下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快捷方便的移动电商模式满足了时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导致传统线下市场的消费群体大量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转移。在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拥有庞大潜在消费群体的移动互联网自然成为服装行业最有潜力的新市场。电商企业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给行业带来诸多新的变化。与PC时代的流量经济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粉丝经济时代,这对企业如何把握由PC购物向移动购物转移的节奏、方式都提出了挑战,移动时代的营销变局、物流变化、如何经营粉丝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等都成为摆在电商企业面前的难题。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阅读数量(12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