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行业2014年度九大现象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4日

  可以预见的是,“老板去哪儿”俱乐部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会员加入,他们被投资人习惯性在朋友圈里称为“弱逼”而鄙视链无限拉长。是啊缺少价值的企业上不了市则挥霍了VC和PE的投资,但投资人不该擦亮自己的眼睛吗?侥幸上市的又辜负和骗取了股民的信任,股民的话更难听了,“大表砸”“一表人渣”的惨骂声不绝,一切原罪来源于刚开始对资本的认识想得过于简单,为资本而资本,一些企业为冲击上市,伪造业绩,补缴税款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实际上,为了圈钱而上市,突击上市只会加速死亡。

  关键词思考

  【行业洗牌】服装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但没有到最坏的时候。对于目前的服装业而言,洗牌是肯定的,服装业以前的简单粗暴增长模式已经落后,大浪淘沙后的企业一定有精准的品牌定位及精细化的管控管理,而在这轮竞争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渠道变革体系的构建,而谁最早做完调整,谁就有机会在未来翻身。“老板跑路”风潮也为服装企业敲响了警钟,倒逼着企业不断优化各种经营行为,不断升级自己的品牌。资本经营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品牌和产业结合起来,对于服装行业而言,要突破发展瓶颈,由产业链的末端向上端迈进,让企业最大化地优化配置资源,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本增值是唯一的合理之路。

  现象九:关店瘦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13年以来,中国动向、李宁、361o、安踏、匹克、特步等运动品牌累计关闭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据波司登发布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中期财报显示,在今年半年时间内,波司登已经关店3436家。同时,佐丹奴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也显示,第三季度单季净关闭零售店74家。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七匹狼关店347家、九牧王关店73家、卡奴迪路关店53家、希努尔关店46家……步男装企业关店后尘,旗下拥有艾格品牌的艾格服装零售集团发布中报业绩公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国市场已相继关店88家,且业绩呈下滑趋势。分品类来看,未来女装服装品牌关店会更多,女装是一个更为细分和活跃的市场,品牌众多、风格多样、消费需求复杂多变,款式多、周期快,对于潮流变化的敏感性高,这一切会引发更高的库存导致更庞大的产能过剩现象……目前所列举的这些大规模关店现象只是服装行业关店潮的缩影,这场始于运动品牌的关店潮,目前已经蔓延至休闲品牌、男装、女装、羽绒服品牌乃至全行业。

  然而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关店瘦身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分析原因,服装业关店潮的路径与零售行业的渠道演化相关,先有品牌,然后找代理,然后就是规模性的扩张,国内服装品牌的发家路数十分雷同,由于之前国内整体的服装资源相对匮乏,为了迅速扩大市场,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采用增加门店数量来追求利润的模式,随着门店数量激增,服装市场几近饱和,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以及过去零售网点的过度扩张使服装商不得不关店求生存,实体店关门意味着比较落后的流通模式被抛弃。未来痛定思痛的变革,渠道模式的更新,库存清理,重视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以及技术或设计的研发投入,提高门店的自营比例,加强公司对门店销售的控制力并借鉴国际品牌的运行模式在未来逐步转型,这样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关键词思考

  【关店瘦身】互联网和国际快时尚对休闲和大众品牌的冲击毋须赘言,但事实更深层次的意味是当前的服装销售总额并没有缩减,总体还是呈增多趋势,只是蛋糕的分配方式发生了转变。在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面夹击下,大众休闲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休闲品牌被国际快时尚品牌打压是因为无法赶上国际品牌的新品更新速度,如果不做出改变,这些品牌将很难抵挡5年至10年内从市场消失的命运。未来的消费形态已渐渐浮出水面,不重视研发难去库存,不重视无边界零售则越来越难以保持存在感,不重视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核心资源的再造一味依靠单纯的商业模式跑龙套难以抵抗快时尚......关店瘦身是否能让自己喘口气,哪怕断臂求生?!

 

<<上一页[1][2][3][4]
阅读数量(12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