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2014年初,prada集团曾计划在中国区增设10-15家门店,全球新增80家门店。然而去年中期财报发布后,prada集团便将全球开店数量缩减至65家。集团首席财务官donatello galli亦表示将削减成本和产品调整结构,2015年新增50家店的目标也将取消或延迟,以此提升公司毛利率。
在prada集团旗下的各品牌中,占集团收入超八成的主力品牌prada却成了拖累2014财年业绩的重灾区。在miumiu增长4%、church’s增长14.8%的情况下,prada却下跌1.7%。
“对于一些品牌而言,在亚洲等特定市场存在饱和及品牌疲劳问题”,julius baer奢侈品牌基金负责人scilla huangsun对媒体表示。有评论认为,prada就是品牌乏力的受害者。继gucci业绩逐年下滑之后,prada成了又一个辉煌不再的奢侈品牌。
prada集团在财务报告中称,prada品牌在不同区域市场的表现差别较大,同时将亚太区业绩下跌归因于中国香港和澳门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受政治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中国内地市场则因中国新年影响了集团1月的销售。
业内人士则认为,品牌衰败和扩张是造成品牌价值降低的原因。过去一年,prada是开店数量最多的奢侈品牌之一。老牌奢侈品在度过亚洲市场的红利期后,过度的扩张让品牌曝光度过高,品牌的奢侈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在自救的过程中很多奢侈品牌仍选择提价来稳固和提高品牌定位。如gucci曾砍掉众多价格较低的产品,而在过去4-5年产品价格提升却超过40%。不断涌现的较低价位的轻奢品牌和时尚品牌则进一步将年轻客群分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老牌奢侈品均面临重塑和创新的挑战,而prada在产品创新和维护品牌形象方面却逊色于lv和爱马仕。lv在极具创意的设计师marc jacobs离任后启用nicolas ghesquiere,爱马仕致力于打造超高端的奢侈品形象,而prada近年则被指缺少变化,时尚度欠缺。行业分析师和投资者称,产品缺乏创意影响品牌美誉度,最终会伤及投资者的兴趣和增长前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