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变脸】过去一年,港股有洪良国际、博士蛙、诺奇、米格国际都出现不少风波,仔细对照它们的招股资料和公开信息,上市后的业绩变 脸和股价大跌似乎都有迹可循。A股情况半斤八两,IPO停摆后有乔治白、奥康国际等44只次新股破发近半业绩变脸,“业绩变脸”频频成为触动投资者神经的 名词。“业绩变脸”反映了上市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足,也对拟上市公司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的新股发行改革会使过去的IPO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上市靠简 单依赖于粉饰财务报表,为上市而上市的公司将受到资本市场回击,而真正的有质量有发展潜力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将逐渐地伴随着新的IPO新股发行改革 逐渐浮出水面。
现象四:场所精神,向大店模式要体验
2014年3月,美邦将落户重庆的店面加上了体验和集成的双重概念。2014年5月,特步亚洲最大的体验店在长沙开业,面积超过 2000平方米,共三层且每层都有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2014年8月23日位于上海环贸iapm商场的例外全新综合零售空间开幕,除了例外女装,还加入 了上海首家例外男装店、来自意大利的自然主义品牌Massimo Alba,还有咖啡、绿植、阅读、展览,展现从美学到生活的全面关照。2014年年末,舒朗蜂巢品牌集合店(大店)试营业,宣称由此进军高级定制、酒吧、 特色餐饮、化妆品等领域,步入更生活化、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业务经营范畴不仅限于女装行业,而是开始进军化妆品业、餐饮酒吧等领域,进而打造产业 的多样化发展模式。2014年,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开始学习互联网那一套——“提升用户体验”,买一条牛仔裤,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其“改造”,DIY之后在咖 啡快餐区来一份意大利面或提拉米苏蛋糕犒劳一下自己,这就是休闲品牌Jasonwood想让消费者体会到的乐趣。此外,品类齐全的集成店面也集中在过去的 一年出现。拉夏贝尔集成店包括了旗下LH男装、7M、SP、CA、LK童装几个品牌。
无论在店面内单独开设休闲区,还是将多类产品呈现于一间店铺,最基本的要求都是店铺的面积足够大,显然,任何品牌都不会把所有的店都 开成大店,一切取决于店铺所在的商圈和品牌体验的意识方向。归根到底,开大店只是服装企业的一种尝试。试想众多品牌都开出大店的时候,大店要有大店的内 容,多品牌也好,多跨界业务组合也好,试问消费者会为了哪家咖啡好喝而为之买单么?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回头一想,大店模式,想不跨界也实在挺难。
关键词思考
【场所精神】是不是增加餐饮、娱乐、休闲项目就叫做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所?未来的服装零售在哪些方面可以与电子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商铺 同质化说了这么多年,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去破解?我们认为服装零售终端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打造场所精神,影响人们选择消费场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 费,而是场所精神所涵括的文化空间。电子商务减少了人们去线下很多零售场所的频次,而传统的消费场所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体验和娱乐成为核心,而核心的核心 即为场所精神,场所在表面上看是一种空间,但是更多的恐怕是精神深处的一些触动,场所精神应该更多体现在消费者的亲切感,消费者的融入性,消费者能够在现 场的场所环境下与零售终端产生出共鸣。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