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受新棉政策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我国化纤长丝价格出现下滑趋势。2014年3月,我国结束了最后一轮棉花收储,此后国内棉价立即进入下调通道,9月棉花新政推出后,棉花价格进一步下滑,到12月调整至13740元/吨,至此棉花价格基本回归市场,但与国际市场接轨仍有待时日。受此影响,3月以来化纤长丝价格开始下滑,三季度由于是全年交货高峰期,市场短期呈现供需平衡,涤纶长丝价格略有上升,有所缓解。四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跳水,导致化纤原料PX、PTA价格走低,化纤长丝价格继续回落。按照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上游原料价格下调时,市场会压低产品价格,这对本已在盈亏边缘的长丝织物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后市预测
  2015年,已经恢复元气的美国预计将为稳固世界霸主地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更多干预,全球政治经济局势预计更加复杂。中国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但经济基本面不会改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8%,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则预计,2015年中国仍可能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对长丝织造企业而言,2014年走得并不容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行业的发展除了坚持,更需要勇气与智慧。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经济增速换挡期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也在所难免。
  2015年,长丝织造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保护好资金链,无论是越收越紧的银行贷款、庞大的库存,还是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不断上涨的各项费用和必须面对的节能减排压力,都对企业形成较大的资金压力。但是,产品和技术才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通过大力研发,用技术引领消费,用产品创造需求,才能为企业注入真正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长丝织造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把上游长丝的科技成果转化到面料中,并通过提升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面料的档次,更要把面料的科技与艺术向下游服装、家纺产品传递,从设计风格到实用性,体现每一块面料每一根长丝的价值。
  预计国内外市场短期内都不会有明显改善,长丝织造产业必须迎难而上、积极调整,只有真正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壮大、做强。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