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仔细观察该企业生产的毛巾后发现,其实他们的产品缝纫走线很精致,针脚密度也掌握的非常好,却还是不能达到魏百里的要求。
作为一家家纺企业,首先要明白产品质量才是赢得消费者口碑的主要保障,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细节则成了许多家纺企业的真正竞争点。这一点国内家纺企业可以借鉴部分德国和日本企业的经营思维。
“日本的许多毛巾企业虽然规模远不如中国,但产品的质量能够保证,设计又很新颖,加上后期整理过程中对于每个细节的严格把关,使得日本毛巾看起来产品档次很高。”知名设计师刘树虎说。
转型虽急因企制宜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由于入行门槛低,近几年很多有创业想法的人盲目上马纺织设备,抢夺家纺市场,越发加剧了家纺业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情况,也造成了国内规模以上的家纺企业增速不理想,大部分仍处在中小企业阶段的现象。故而,相较于其他行业,家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家纺市场的资源整合显得更为迫切。
然而企业结构优化和设备换代这种升级大动作要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稳步推进,不可一蹴而就,同时转型升级期间企业发展模式并不稳定,更需考虑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双德纺织的转型侧重在部分机器损坏的情况下,借采购新机的契机将设备进行升级;山峰纺织品在发展中则需要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式的改进来降低进口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带来的损失;而艳军巾被厂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升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利润率,以便凭借高性价比在市场中与采用进口原料的企业进行竞争。
所以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个难题,而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则是一场硬仗,需要步步为营。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居夏凉用品分会秘书长张军表示:“当前形势下,产品库存压力大的家纺企业,不建议马上上马更昂贵的设备,因为本阶段在设备上的投资也许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资金压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要根据自身的需要,逐步实现转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