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观点,我们中国出去的丝绸、陶瓷和茶叶,回来的是白银、黄金、香料这些很贵重的商品,而且对中国的农耕文明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的黄瓜、胡瓜、番茄,农产品很多也是从丝绸之路带回来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四个方面,带来了中国一些文明、文化,比如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是从丝绸之路引进到了中国。
而且丝绸之路比较兴旺昌盛的时候,中国强大主要是在新疆这个区域,包容了世界各地各方面的文化。比如说佛教文化,我们自己的道教文化,我们的伊斯兰文化,都在这个地方包容。所以,丝绸之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
所以,丝绸之路更多的方面,我理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也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们今天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正如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讲的,谁拥有丝绸之路,或者重新开发这条丝绸之路,谁就拥有世界,谁就拥有未来。今天我们中国又开始倡导走丝绸之路,应该说我们中国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传统企业转型仍应产品为王
主持人:刚听您说到丝绸之路,我也特别受启发。我想问一下,万事利集团主要是以丝绸为主打的一个企业,而且企业还位于丝绸之路的起点杭州。我想问一下,你觉得一带一路将会给了丝绸产业带来怎么样的发展契机呢?
李建华:首先丝绸由于上个世纪化纤的出现,丝绸产业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很多丝绸企业都在走下坡路。
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在80年代时候的企业,今天活的只有1%,99%的企业都在这个大浪淘沙中间消失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很多人已经不怎么穿丝绸,而是穿化纤,化纤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所以,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今天我们国家战略中间又重视丝绸之路,重视丝绸作为一种文化,这是我们丝绸产业、丝绸人的一种机会。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利用国家战略,把我们中国的丝绸能够让世界认识到我们今天的丝绸还是在世界第一的地位。而且我们的丝绸可以继续代表中国的文化,继续代表我们中国的未来,这是我们大的发展机会。
这个机会是建立在对丝绸文化的理解上,你如何理解丝绸?因为过去我们的丝绸,在一百年以前,我们所有的人穿丝绸,就是因为它作为一种衣服的面貌。
今天我们来认识丝绸的时候,如果说还是把它看作一块普通的纺织面料,那就走不出这个困境。所以,我们今天要抓住这个机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新认识丝绸的价值、丝绸的文化内涵。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在江浙一带还有很多比如说像生产皮鞋、服装这样一些传统的服装行业,您觉得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里,他们应该怎么抓住这个契机呢?
李建华:我们讲中国制造,讲品牌也好,讲战略也好,我们讲一带一路的时候,要提醒我们的朋友。大家可以想一件事情,在一千多年之前,或者两千年之前,我们中国的丝绸为什么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因为我们的质量在全国的地位。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