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方面
一是包装方面。美棉的塑料编织袋包装问题还未得到改善,仍然使用得很多;印度棉破包、散包较常见,棉花污染严重。另外,印度棉和非棉包装不规范,棉包上唛头、包号等信息普遍不清,装箱资料不齐全。进口棉花包装材料方面差别更大,美棉基本上为编织袋包装,澳棉以细纱布和纯棉纱布为主,印度棉包装材料较乱有细纱布、细纱网,纯棉质的较少且破损较多;非洲国家的棉花、巴西棉花的包装均存在质量问题。
二是棉花中混有异性纤维给企业生产加工带来影响。如印度棉在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印度棉中常混有多种异纤(绳索、化纤丝等),企业须花大量时间、费用进行人工挑拣,且对成纱质量有所影响,甚者可能损坏生产设备,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是疫情情况。进口棉花疫情检出率较低,多为一般性疫情。检出疫情的棉花主要来自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存储、港口条件较差,检疫水平较低,致使这些国家的货物携带疫病疫情的概率较大。
五、建议
(一)各用棉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建议各用棉企业选择在质检总局登记备案、信誉良好的境外供货企业,以防到货棉花出现问题时境外供货企业赔付不及时或发生扯皮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各用棉企业及时关注质检总局及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公告或警示,充分了解供货商进口棉花质量及信誉情况;同时针对当前进口棉花包装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用棉企业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及责任条款。
(二)境外供货企业应加强棉花包装和质量的控制。
虽然目前进口棉花包装日趋规范,棉布包、塑料膜包装越来越多,但塑料编织袋、纱布包装仍然普遍存在。包装不良造成的破包、烂包等问题,往往会造成棉花污染、霉变等,直接影响进口棉花的正常使用。建议境外供货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进口棉花的包装控制制度,做到包装统一,唛头标记清晰。同时,为保障棉花的质量,境外供货企业应不断加强棉花加工源头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2014年,质检总局牢牢把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把关、有效监管,及时出具索赔证书,保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了我国用棉企业的经济利益,保障了进口棉花质量和安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