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坚持“用户至上” ZARA才是最具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ZARA有了许多办法来实现这一点,不仅包括服装本身,还包括整个线上线下的购物体验。

  除了本身打造具有设计感的服装外,ZARA的门店陈列也与其他快时尚品牌明显不同。大空间少货架,较稀少的商品陈列,少量多款的陈列特点……不难看出,这和高级时装店的陈列非常相似。而ZARA的目的也正是如此——让顾客有如置身高级时装店,带来高级时装的购物感觉。

  同样,其官网也同样打造成简约风格的现代型网站。不看定价,你很难一眼发现ZARA和其他高端品牌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以上两点非常重要。尤其对ZARA的核心消费群来说,这是一群将时尚放在第一位,将逼格深深刻划在心头的人。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打造好产品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好营销也绝对非常重要。业界常拿ZARA不爱做广告说事,但实际上有心看过就知道,它只是没有用一般的手段做广告而已。

  ZARA的所有门店无不开在城中最高端繁华的商业场所,也从不吝啬店面装潢的精美考究。甚至在北京前门这种商业街上,也能看到它通过改装等装潢手段,很自然地和老建筑融合在一起。这种兼具高端和情怀的门店选址和形象,正是其隐性却有力的品牌形象“营销”,也是提升用户高端体验的一部分。

  ZARA塑造高端形象的另一重要部分是每年的宣传模特。这些模特常常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顶级超模,而宣传硬照也都质感上乘,无不传达着一种“高端”的形象。尽管质量一直被吐槽,但谁都不能否认,穿ZARA就是和穿大牌有同样的视觉效果。

  免费的商业模式——平价大牌最合意

  “免费”是互联网行业的最大特征,虽然零售行业谈“免费”是不可能的,但谈“平价”是大有可能的。

  在互联网行业,免费是聚集用户的不二法则,而后通过增值服务等商业模式完成盈利。在零售业,低价同样能吸引到大量的客户,ZARA为顾客带来的“增值服务”就是那些来自大牌的设计。那么ZARA是如何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先破后立”的调整做到无限趋近“免费”的呢?

  还是得从设计说起。

  不同于传统服装品牌的设计师制度,ZARA不需要知名的设计师,他们需要的买手、裁缝。只需要把时下最流行的风尚从T台、网络搬回到工厂就可以。这首先为品牌节省了大量的设计成本。那因抄袭而缴纳的几千万欧元的罚款在数亿欧元的利润面前不值得一提。

  而在后面的生产中,ZARA遍布全球的外包工厂又为其生产节约了相当可观的成本,反正作为平价品牌它也不在乎质量。

  通过这样简单的转换,昂贵的高端设计成为人人消费得起的平价商品,那些美丽的线条和绝妙的想法你我都能花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代价占有,没有卖不动的理由。

  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那就太容易被复制了,ZARA也就不会称霸市场这么久。在这些环节中,每一环节看起来都是简单的,实际上却都是精心规划的。

  以前端的“买手”“裁缝”来说,美邦也声称自己是“裁缝”,但裁缝也有不同,也有能做高级定制的,也有只会扦裤脚的。这里面是品牌对于买手审美能力的把控。流行趋势就在那,但并非人人能抓住。ZARA每年产生40000款新设计,又从中优选10000款面市,四分之三的设计被淘汰,留下来的都是精品。

  这些被淘汰商品除了不好看外,还有另一个毛病是市场的接受度不够。这里面又涉及市场人员对消费者市场潮流的把握能力——能准确预测哪种款式是消费者喜爱的,会红的,就上哪款。

  而以上两点,多数品牌,尤其是国内品牌,是非常弱的。所谓设计师,是一帮技校毕业的高中生,许多只认识一两个潮牌就敢叫嚣自己懂时尚的人左右品牌市场。而很大程度上,这也取决于品牌领导层的态度,并非笔者对国内现状有偏见。

  在我国,做生意好手很多,懂时尚的却少,做时尚生意的,也很难走出国门,与审美能力不无关系。ZARA的老板也并非什么时尚中人,只是理念先于他人,懂得COPY的艺术。而这种几乎是不计成本的“淘金”模式,也与互联网信息的过滤机制非常相似。

  颠覆式创新——或者说乱来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50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