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重建技术新优势 向生产工艺要效益
不可否认,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其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极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目前,面对各项成本的增加,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是行业企业转型的重点。3月8~1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一行就“科技创新——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情况,前往江苏无锡、浙江濮院、广东虎门等地展开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企业两化融合主动性更强
调研中发现,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这些看似与传统企业关系并不紧密的词汇如今在整个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因为企业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新路径。
在红豆的信息化战略管理中,“摒弃大而全的软件管理模式”已成为共识。红豆集团战略发展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峰介绍,红豆的软件开发模式是运用现有成熟应用结合“外包+自主研发”的集成管理模式,既解决了部门个性化与集团统一的矛盾,又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完成了资源的最大化运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豆集团拥有工信部发放的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纺织行业内首家获得此牌照的企业。奚峰说:“这个看似与行业无关的战略,其背后是红豆成为行业两化融合推动者和智慧企业示范者的决心。红豆车间整个生产过程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在统一管理的同时,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在未来,红豆还将更加完善b2b2c,为智能设备厂商做配套,同时为传统企业做表率。”
与红豆不同,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则更加看重信息化对消费判断的准确性。
“真维斯是服装行业两化融合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全面覆盖,综合集成应用也在深入发展,企业信息化发展对业务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店铺超过3000间的真维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服装业各个环节,是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经典案例。”董事长杨勋表示,“两化融合对于真维斯而言,不是一个课题一个项目,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日常化操作手段。”2009年,真维斯就已入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主办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并获颁“最佳erp应用奖”。
向生产工艺要效益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江苏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把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纺织,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创新探索。从2000年起,无锡一棉投入8000多万元,通过10余年的建设,现在拥有了由传感网、erp和电子商务组成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创建了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管控模式,实现了信息化与生产、管理、经营的良好融合。
在运用“传感网”创建生产实时管控体系方面,无锡一棉装备了9万多个传感器,通过信息化设备或者通讯模块,把成品、生产、环境、安全、电能5个方面数千台(套)设备串联组成传感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能耗情况,并和企业局域网、互联网、移动网融合,进而与erp实行数据交换后对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管控一体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