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本土奢侈品牌Sheme成长之路:平衡资本与品牌价值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
自此,Sheme有了更加清晰的市场策略,就是适度保持与社会的沟通,特别是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作为企业家代表,刘琼英再次强调了Sheme对于民族产品的重视。借着国家“一路一带”契机,2015年,品牌以“同心扣”为媒,带着Sheme的鞋子重走南丝绸之路,以传承、互动的方式将民间手工艺带到全球。“中国梦需要有支撑,需要有更多的民间手工艺人。”刘琼英如是说。

  坚定价值观

  从Sheme品牌创立伊始,刘琼英就坚信中国能有自己的奢侈品牌,但是与做消费品不同的在于,奢侈品最大的忌讳在于“挣快钱”,培育品牌需要“慢”,照刘琼英自己的话说,有时候,慢,就是快。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奢侈品大牌在华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增长,曾连续几年每个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随着反腐力度加大、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海外购奢潮等新消费行为,这两年奢侈品在华的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

  刘琼英也不断学习西方的奢侈品经营管理之道,尽管看到了品牌在华的起起伏伏,但是刘琼英依然认为,西方奢侈品成为百年品牌,有更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在她看来,中国永远不缺创意,这方面绝不输给西方的设计,最值得学的是西方奢侈品如何打造高效的执行,在企业内部建立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在Sheme内部,刘琼英给予了设计师很大的空间,在Sheme的文化价值观里,创意是有高回报价值的,她要打破“中国制造成本价值观”的现状,为品牌赋予更多的情感功能,卖出更高的品牌溢价。

  渠道运营方面,刘琼英认为借助数据分析进行消费者研究,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学习提升空间。为将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牌,Sheme并不急于进行渠道扩张,截止到目前,Sheme在华仅有5家门店,2家开在成都,2家在北京,1家在上海,且产品定位相对小众。摆在Sheme眼前的问题就是通过多元、有效的手段找到核心消费者,让他们走进这些为数不多的实体店中。

  这需要不断进行品牌推广,诸如到国际时装周上走秀、或为格莱美音乐会订制用鞋、重走南丝绸之路……这一切的经验都是品牌不断“犯错”“试错”试出来的。

  艾民国际的厂房中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Sheme的生产线,来自意大利的工艺师与中国的设计师、工艺师及制鞋工人们一起工作,另一条则是ODM生产线,该生产线上出品的皮鞋出口至欧洲。然而今年欧元汇率一路下跌,高端代工生产转向了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低端代工生产则转向了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中国的代工生产地位甚是尴尬。一直以来ODM的利润反哺Sheme,Sheme才有能力“慢下来”做品牌,但现在ODM因出口汇率影响利润下跌,反哺减少。

  多年来的品牌积淀,也让众多的资本巨头非常看好Sheme,纷纷想投资该品牌,使其快速扩张。刘琼英认为,资本的进入能够让品牌发展得更好,但她还是拒绝了资本方抛来的橄榄枝,“我要慢慢地为Sheme寻找资本方,我需要的是懂品牌的资本、懂文化创意的资本,或许这更是战略合作伙伴。”因为当“赚快钱”的风险投资进入后,Sheme可能就慢不下来了,这无疑对品牌是种伤害。<<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