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产业上海有戏
赵越分析指出,智能服装的发展有4个重要阶段:关键技术、材料的突破;关键单元、产品的自主研发;低成本、绿色的规模化生产;个性化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我国智能服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均有点上突破,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智能服装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储备不足,更未充分与时尚设计相结合。
她认为,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大力发展智能服装产业:
首先,上海具有纺织、服装的研发与制造基础。本市已形成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主要原料产地、产品市场畅通海外的纺织产业链,代表企业有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研发方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研究智能织物纤维的团队。其次,上海具有时尚设计、文化创新基础。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以设计为龙头的上海创意产业,正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而且,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八面来风的时尚追求,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上海的信息技术、精密制造水平较高。在物联网、感知技术、集成电路、城市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及先进制造方面,本市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物质基础。第四,医疗水平全国领先,健康产业发展良好。智能服装在医疗健康、养老领域大有可为,上海在推动这一产业的过程中,能在一大批三甲医院里进行测试和试点应用,使智能服装成为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的“贴身助手”。
智能服装作为可穿戴设备的“终极形态”,服装产业智能化、功能化发展的目标产物,未来将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
智能服装有望成为上海充分发挥时尚设计、服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创新产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挑战,满足全民健康管理等多种用户需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