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苏州市吴江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共同承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人民政府特别支持的,“2015首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在盛泽举行,这是中国纺织行业首个生态环保面料赛事。行业协会和地方优秀集群联手举办的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赛事,使生态环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首届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生态环保专业赛事,大赛组委会共计收到了近千块生态环保面料。评审会云集了行业内各领域的权威专家评委,赛事评审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探讨行业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以及突破路径的研讨会。
中国纺织行业首个生态环保面料赛事在盛泽举行
成本增长不是主要压力
服装企业为什么不愿意优先选择生态环保类的面料?面对这个问题,与预想中的答案不同,成本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并非阻碍生态环保面料走向下游企业的主要原因。
“提到成本的增长,其实生态环保技术面料给服装生产带来的成本增长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企业来说,环保面料带来的成本增长只占比5%左右,在服装的各项附加值当中,面料成本增长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消费者普遍愿意多支付15%的价格来选购环保面料的服装,所以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成本提升并不是一个致命原因。”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紫标研发设计中心设计总监朱文说。
他认为,生态环保概念在面料行业盛行、在服装行业却反应平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成本问题,也不是所谓的责任感缺失,而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原因:不适用。
“生态环保绿色这类概念,在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必要条件中,并不是唱主角的要素。”朱文说,“‘绿色’应当处在一个黄金配角的地位,在它之前,我们选择面料更看重的是舒适性、时尚性,在一定能保证这两点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谈环保。”
很多面料为了追求生态环保而牺牲了一部分服用性能,这是服装企业对上游研发生产的最大疑惑。“一些面料虽确保了对生态环境无害,却忽略了消费者的穿着体验。一块没有舒适性可言的面料,即使再怎么环保,服装品牌也不会选用。”
上海Devil Nut设计总监赵一龙也谈到:“生态环保面料的运用中,有一些很热门的话题比如植物染色、原液染色等,这类新型面料我曾经接触过,总体来说面料的可用方向很广,舒适性也很高,但是很多我要的颜色和花型却无法染出,颜色比较单调,在设计方面的二次发挥空间也比较小,我觉得牺牲掉了一部分时尚性。”
中国纺织行业首个生态环保面料赛事在盛泽举行
消费意识由谁来引导?
整个评审过程中,一个品类被反反复复地提及——母婴用品行业。
谈及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问题,专家评委不约而同地说:“如果每个品类的消费者都能像母婴品牌的消费者那样,那么生态环保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推进工作将飞速地进入新阶段。”
上海慕得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隋力培说:“国际上十五年前就开始强制要求纺织品的生态环保达标,中国国内也已经推进这项工作近十年,从目前情况看,面料企业的研发意识基本覆盖到80%左右,而生态环保意识很强的服装企业仅有20%左右。行业人士都清楚生态环保技术的成本对于成衣的成本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的观念。”
她认为,目前国内的婴儿用品行业、内衣行业、家居用品行业是在生态环保方面发展最快的,紧随其后的是运动休闲、户外装备行业。“由此可见,发展较快的几个行业,都是消费者意识最超前、生态环保普及面最广的几个行业。”隋力培说,“中国消费者跟国际消费观念最接近的就是母婴品类的消费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妈妈群体,她们对于面料的品质要求很高,材质是否天然、染色后整理环节是否科学健康、整个生产流程是否绿色无污染,是她们选择婴儿用品的首要条件。紧随其后的是内衣品牌,消费者对于贴身衣物的绿色健康、生态环保要素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正是因为消费者有这样的消费取向,所以这些行业的发展也非常快。”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需求是行业生态环保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消费者的观念由谁来引导?经过正规评审过程的反复讨论,这个重任愈加清晰地落在了服装品牌的身上。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研发部经理刘锐则认为,有责任感的服装品牌不能一味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应该站在更全局观的立场上去引导消费者的观念,这是一个有品牌文化和消费者忠实度的服装品牌肩负的责任。“我们的品牌在生态环保方面一直比较积极,在面料的运用方面选择绿色与功能性兼顾的面料,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中也包含了一些与生态环保科技嫁接的重点项目,在倡导绿色服装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运动品类是一个引导消费者的重要突破口,放眼国际市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都拥有品牌引导消费浪潮的能力,也有过多个经典营销案例,我们可以把绿色生态概念和运动品牌文化相结合。”他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