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多变引发连锁反应
以光伏行业为例,2008年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没过几年又变成了产能过剩和禁止借贷的行业。政策朝令夕改,让不少优质企业也陷入危机。“只有优质企业才能贷到大额款项,譬如信泰和庄吉。但基础投资还未取得回报,银行就开始抽贷,这与设套让企业来钻又有什么分别呢!”周德文如是感慨。
“大政府随意决策,小政府拼命填坑。”在走访中,多名分析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记者了解到,针对漫长的倒闭潮,温州政府的救助力度不小,仅对庄吉一案,便耗费巨大人力协助融资转贷、联繫整合重组,甚至帮助寻找买家。但在货币和财政政策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之下,这类裱糊式举措救不了庄吉,亦救不了温州企业。
企业向何处去?按王永斌的预测,目前危机还在向纵深发展。“直到更多企业死去,活下来的完成债务重组,轻装上阵,并调整结构,做强主业。”
倒闭潮持续蔓延,无疑也带给老闆们更多反思。浙江百速鞋业是改造成功的榜样,在去年深陷破产泥潭之初,高层便壮士断腕,斩掉多馀业务并迅速清理债务,九个月重获新生。公司负责人张先生下定决心:“从此企业将深耕实业、心无旁骛专注品牌。”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温州企业面临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经济环境所存在的问题。“企业转型步子要稳、面对危机要冷静、要守住主业,国家政策也应注重实业规律。”经歷大起大落的胡福林,如今成了温州企业家爱戴的“导师”,忆及往昔的成败烟云,他如此总结。 纺织服装业步入深度调整 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