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2015年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8%。
分析原因,四大结构性因素制约经济增长:供给端的结构性矛盾过剩与短缺并存;需求端的内生动力不足;资金端的低效运转;价格端的传导阻滞。针对行业融资难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纺织行业的支持力度:
1、积极支持纺织行业融资需求:制定纺织行业信贷政策,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运行情况逐年修订,指导加大纺织行业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纺织行业信贷总量及占比逐年稳定提升。
2、积极支持行业优质客户和项目:坚持“扶优限劣”的原则,优选行业龙头企业及区域性优质客户。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优势企业在兼并重组、技改升级、“走出去”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3、积极支持纺织产业集聚优势区域信贷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区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去产能是整个纺织业的重要任务
纺织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自“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就已经持续在做了,具体体现为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比例中占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用量约占到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4。但是,当前行业的出口形势十分严峻,2015年国内纺织工业在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量价齐跌,市场占有率也下降,但2015年末有翘尾趋势。
谈到“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高勇指出:“十三五”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决战时期,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市场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加快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基本途径。纺织供给侧改革调整要从要素、产品和业态三个方向推进。一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包括原料(棉花)市场化、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提高等。二是实施“三品”战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三是转型提升业态:智能制造、“互联网+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供给端改革要与需求无缝对接
“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纺织业调整供给侧需求的主要途径。走向未来需要建立品牌。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也是花费最大的消费,什么样的产品会对消费产生最大的影响力?一定是品牌。在品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增加款式,增加各种元素,形成更多样的最终产品,实现供给的改善。
在以前的商业模式中,价格都是不透明的,互联网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价格体系。
供给端改革必须和需求端无障碍零距离地紧密结合,而不是单独地进行供给端的调整。互联网是个趋势,纺织供应链应该积极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打破过去的运作模式和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
论坛上,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彬表示,企业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下,去产能、去库存,加快供给侧的调整发展。欧瑞康化纤板块软件解决方案副总裁Reinhard Muehlenmeister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介绍了纺织产业链中化纤生产的工业4.0解决方案。在论坛最后的互动环节,欧瑞康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军,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庆宝,江苏沭阳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杨云峰,找纱网CEO琐栋等嘉宾,还就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题展开对话。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