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发展的机遇
1.全球资源配置面临新时机
全球服装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的变革期,这为中国服装行业跨国配置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制造资源、管理资源和营销资源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服装产业技术和制造体系日益完善以及中国品牌在本土的出色表现,不仅一些后发国家欢迎中国投资,一些发达国家也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再工业化建设,这为中国服装行业加快走出去和提升跨国配置资源能力,构筑以我为主的跨国现代产业链和价值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利时机。
2.国家战略促进行业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社会分配结构调整、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将为国内服装消费需求扩大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大大拓展服装行业区域发展空间,为实现跨产业、跨文化、跨区域整合带来巨大的新动力。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条件,我国服装业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产业势能,必然在新的发展时期得到有效释放。
3.国际产业格局调整创造新空间
发达国家长期“去工业化”导致其“再工业化”面临产业结构缺失等困难,“再工业化”将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为我国制造业追赶、并行、超越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我国服装行业已具备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和有利环境,只要找准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牢牢把握本轮全球工业变革的时机,就能在这次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中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
4.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先进制造技术为突破口,以价值生态系统为产业组织形态的产业变革,让中国服装产业与发达国家同步进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云经济时代。国家关于“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为我国服装产业更大范围、更高效能、更多手段地整合产业创新资源,扩大产业价值增长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全力推动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人才服装强国的建设。
(二)发展方向
以两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工业制造体系为产业发展基础,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文化体系为产业发展支撑,以高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系统为产业发展保障,以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及资本运作能力的品牌群体和优势企业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十三五”末将中国服装业建设成新经济时代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创新型产业。
四、 重点任务
(一)结构调整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生态。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增强产业集群活力,提高产业转移质量,推动东中西部以及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着力建设科学、优质、高效的产业链体系,梳理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上下游关系,建设数字化、网络化配套协作体系,实现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促进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形成依存共生的企业群落,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推进产业由“大而全”向“大而强”和“小而精”的生态结合体转变。引导产业组织方式变革,加快研究新形势下产业组织发展的新模式、新架构,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机制,完善集成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转变。
专栏一
1.有序推进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改善行业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分工明确、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支持发展新疆服装业,促进就业,把新疆打造成中国服装业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产业链条联动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加快产业链集成创新步伐,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品创新、科技应用、质量检测、电商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兼顾区域布局,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整体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示范集群。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推进新工业革命条件下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提高集群集成创新能力和互动能力,推动产业集群新一轮的升级。
(二)科技进步
加强服装基础科学研究,推进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加快服装基础数据库及有关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质量保障及监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上下游关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生产过程智能化为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人工转机械、单机转单元、机械转自动、自动转智能,着力提升服装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不断加强各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全面加速服装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综合应用,推动服装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栏二
1、推广应用包括吊挂及其它单件衣片自动输送系统、自动缝制单元和自动模板缝制系统在内的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高速化缝制设备,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再造,加快生产流程单元自动化。
2、以衬衫、裤子等为试点,开展大类服装无人或全自动缝制车间研究,突破机械手或机器人衣片抓取、传送、代人定位技术,实现可靠的机械手或机器人操作,实现部分缝制机器人的应用。
3、加快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以RFID为核心的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加强服装CAT、CAD、CAM、PDM、CAPP、CRM、SCM、ERP等技术及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和集成应用,提高系统功能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适应度,实现各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提高经营决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大规模定制技术及其制造模式,推动服装制造向服务化转型,全面提升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和综合应用水平。
(三)文化塑造
为产业注入中华文化内涵,强化产业文化建设,以塑造产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建立现代服装产业文化体系。打造以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为代表的中国服装行业新文化,寻找服装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明晰产业“产品-品牌-文化”不断深化的发展路径,确立行业文化发展战略,完善提升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观和价值体系,逐步形成一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富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且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行业企业群体。促进产业间的国际文化交流,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产业文化创新,增强中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形象。同时,大力营造时尚文化创意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服饰文化素养,倡导文明消费观,以辐射、影响和引导消费,从而把握市场话语权和行业发展主动权。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