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细纱后牵伸传动轴断裂造成细度变异
2.5.1 纱疵形态
FA系列细纱机的中后罗拉的传动轴长,传动负荷过大,容易发生断裂,断裂后不易发现。检测时纱线严重偏移,严重的可以确定为降等。实际生产中,生产14.6 tex纱时变异为17 tex,18.2 tex变异为19.5 tex,22.4 tex变异为24.6 tex等,流入后道工序会造成大面积的布面起横、染色不匀等问题。
2.5.2 纱疵形成机理分析
后罗拉传动承担细纱牵伸分配的缓冲分解作用。后罗拉牵伸是提高前区牵伸能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使喂人前区的纱条具有结构均匀的紧密度,同时保证前区摩擦力界分布,形成稳定的牵伸区,以便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用,达到减少粗节和改善布面外观质量的目的。当后区罗拉失去原有的牵伸倍数主动控制时,变为由纱条集体喂人产生的惯性力拉动,此时的牵伸倍数有所降低。总牵伸为各分牵伸倍数乘积,后牵伸倍数的变化引起总牵伸的变化,后牵伸倍数的减小引起总牵伸倍数的降低,纱线定量增加。
2.5.3 纱疵的成因及预防
原因:
(1) 后罗拉断裂后,前罗拉正常传动,通过粗纱纱条带动后罗拉继续传动,但是牵伸倍数已经不受控制,造成纱线细度变异;
(2) 设备失修,检修周期过长,传动轴不及时更换,疲劳运转;
(3) 车头墙板位置扭斜;
(4) 试验周期过长。
预防措施:
(1) 平装设备时,必须严格校正车头墙板、宝塔座纵横方向进出隔距,纵向要求11±0.50 mm,横向用专用工具校正,以0.10 mm的测微片抽出为标准;墙板中心线必须控制在公差0.30 mm之内;
(2) 不论品种大小,保证每日试验定量偏差;
(3) 严格定台供应,以防出现问题后扩大追踪范围,减少损失;
(4) 5~6年更换传动轴,防止疲劳运转;
(5) 在后罗拉上涂颜色标记,定期检查。
3、结语
细纱设备因素产生纱疵的主要原因是平时检修维护不及时,预防因设备因素造成纱疵应采取严格维修制度,维修标准以执行各部工艺要求为主要依据。通过采取措施,能够将设备因素产生的纱疵降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