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11月中旬以来棉花期货可谓抢尽了整个产业链、大宗商品市场的“风头”, 集暴涨暴跌、大开大阖等词于一身。10、11月份新疆棉出疆运输遭遇“瓶颈”以及从楼市、股市和实体产业溢出的投机资金在黑色系商品和棉花期货上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都成为这轮行情的最好注脚,但对于疆内的棉花企业而言,精彩是属于棉花贸易商的,是属于投机资金的,落寞才是自已的。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8日

据调查,郑期各合约日均振荡幅度收窄,风险逐渐可控。11月16日以来一些外商、棉花贸易商再次陆续接受疆内棉花加工企业“点价”合同,但不再采用CF1701合约做参考,而是CF1705合约的盘面价格减去870-900元/吨来接受买方“点价”(870-900元/吨为出疆运费+财务成本、出入库及仓单生成等支出,已扣除500元/吨运输补贴),从反馈来看,棉花企业表现的并不积极,与前些天CF1701合约“点价”的热火朝天大相径庭。
业内分析,一方面CF1705合约盘面价格与CF1701“倒挂”,基差扩大到900元/吨左右,棉企套保的结算价格并不高。如11月17日CF1705盘面16000-16200元/吨,减去900元/吨基差,“3128B”级折合到毛重上的价格15500-15700元/吨,与皮棉成本持平甚至稍低。另一方面疆内棉企对11、12月份棉价上涨的预期升高,铁路、公路出疆运力严重不足。内地用棉企业原料补库迫在眉睫以及地产棉质量问题支撑轧花厂“双28、双29”棉花的销售期望值在16000元/吨以上。

从调查来看,近日疆内减收、停收的轧花厂数量不断攀升,北疆个别棉区已达到20%-25%。一方面随秋桃、霜后花的大量上市,籽棉品级大幅度下降,加之近日疆内较大范围的降温、降雪天气,籽棉水份大幅上升。为保证皮棉质量、降低亏损风险,“挑拣”收购势在必行。10月份皮棉销售、出疆进度迟缓,银行贷款收紧,疆内很多轧花厂在40%衣分籽棉跌至7.10-7.30元/公斤的前提下,采取“赊欠”或“打白条”收购,目的是拉低籽棉平均收购成本,近日抓紧销售皮棉给农民结清货款。


1  
阅读数量(11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