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优势变劣势,中国纺织企业拿什么跟别人竞争?三大“灾难”压得纺织业透不过气!

来源:纺友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国纺织行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家家曾今的龙头企业却纷纷倒下,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到底是什么压得纺织企业“透不过气”?


成本优势变劣势,东南亚纺织迅速崛起


随着东南亚纺织市场的崛起,成本已不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优势所在。林总是一位多年从事服装行业的企业老板,而最近他却一直愁眉不展!“广东服装单价高,现在我们的订单基本都被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企业抢走了。”


在公司订单持续下滑的形势下,他去年亲自到孟加拉国走了一圈,了解到的情况让他充满了危机感:当地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是50美元,熟手技工的工资在100~120美元,而佛山技术工人的工资普遍在5000元(约合770美元)左右,光是工人成本就差了好几倍。


“工钱相差好几倍,摊下来每件商品的价格就相差四五倍。现在的孟加拉国,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情况类似,正处于人口红利蜜月期。”林总眉头紧锁,他告诉记者,公司曾长期为美国著名牛仔品牌LEE旗下的品牌代加工,这也是他们的大客户。但从去年开始,好几个这样的大客户都终止了与他们的合作。“主要还是价格的问题。”林总无奈表示,公司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了三成。


原料暴涨接单难,制造企业压力山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抬头到后来涨“疯”了的棉花、年初开始跟着涨的化纤,直至现在已经进入“疯涨”的大宗化纤原料和一涨就难跌的染费时代,面料企业可谓是“叫苦不迭”。即使面料企业也已经坐好了要涨价的准备,但无奈下游客户不接受。


据调查了解,以常规的涤纶长丝为例,原料每上涨1000元/吨,最常规的涤塔夫成本则增加0.10元/米,而从10月至今,涤纶长丝普遍上涨了千元左右,部分紧俏品种则在1500元/吨,再加上染费上涨,成品的利润被迫稀释。


“我们公司很多客户都是韩国的,最近是因为韩禁的原因,订单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对我们并不是致命的打击。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原料成本方面,由于成本上升,我们不得不提升面料的价格,导致了部分客户流失,但是如果我们不提价,一生产就会面料亏本,所以对一些订单只能放弃不接。”一位纺企老板吕总说道。


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需求疲软


1月~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2181.1亿美元,同比下降5.5%,其中出口2008.6亿美元,下降5%,进口172.6亿美元,下降11.5%,累计贸易顺差1836亿美元,下降4.3%。

今年出口下降局面已基本确定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再现大幅下跌,同比跌幅高达15.4%,当月出口额缩减至227.6亿美元,环比8月下降18.5%。

三季度累计出口758.3亿美元,同比下跌8.6%,跌幅超过一季度和二季度。纺织品出口从8月的正增长转至9月下跌20%,其中纺织出口大省浙江受杭州G20峰会对印染企业限产停产要求影响,当月纺织品出口下跌近四成,出口额创年内新低,对全国纺织品出口负拉动12.4个百分点。


结 语


纺织行业近年来一直负重前行,而压制纺织行业发展的也不仅仅是以上三点。小编认为,随着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强,原地踏步终不是长久之计,拓展创新才是解决之道!



1  
阅读数量(100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