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小虫为什么要“出淘100天”?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内部大变革正在发生——小虫开始真正从作坊式的小淘宝店转向系统的公司化运营。

  类似联名文怡、周仰杰,设计适合粉丝的款式,搭建多元化的买手平台,或许是小虫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现阶段弥补设计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杨玲开始向更上游的供应链改造,从面料囤货到款式设计,实现闭环。
小虫为什么要“出淘100天”?

  “衣服不是工艺品,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完美呢?”

  这是小虫创始人杨玲常常被员工们问到的问题。在一大波网红店面前,定位高端的小虫在销量上并不占优势:对面料和品质的执着,使得工艺成本增加,而客单价的增加会直接影响销量。

  但这并不妨碍小虫依然俘获了200多万粉丝,成为一家三金冠的淘宝店。为了寻找到最好的面料,杨玲可以花费几个月、不惜代价满世界找供应商,对品质的高要求甚至带动了一批代工厂提高生产标准。

  正因如此,2005年开店至今,小虫是淘宝集市较少主营高档女装的店铺,也是淘宝网女装类目老牌TOP中至今仍然坚挺的商家之一,勘称高客单、多粉丝、强粘性的“神店”始祖。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天猫双11狂欢节上,小虫不到两个小时便突破去年全天2000多万的交易额,紧随网红店铺之后排名淘宝ifashion女装第十名,并在客单价上遥遥领先。

  用产品说话、从粉丝需求出发——这或许就是杨玲要给出的答案,也是现阶段小虫赖以生存的秘密。
小虫为什么要“出淘100天”?

  联姻传统服饰品牌

  初开店时,位于深圳的小虫(原名“小虫米子”)店铺就崭露头角。由于很多国际大牌代工厂驻扎于此,小虫便从拿原单货品起家。之后,依托地域优势和高端的定位,店铺很快吸引了一群有消费能力的粉丝。

  创始人杨玲是最主要的买手之一。一开始没有过多的服装经验,她的选品标准就是款式创新、面料优质。之后妹妹木木的加入,为小虫打开了更多思路。

  在涉足供应链之前,小虫模式简单易复制。2014年之前,小虫90%以上的货品都来自市场渠道,拿货-拍照-上新周期不过半个月,即使是每年最大的促销活动也只要提前20天准备货品。“这种模式很方便,一年可上新几千个款式,却没有企划和库存压力。”杨玲告诉记者。

  2009年,小虫的年销售额即破亿元,全年业绩常驻淘宝服饰类目前五名。

  但硬币的另一面,拿货模式缺乏企划基因,恰恰也成为小虫日后转型难的根本原因。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市场款式的雷同,以及不具价格优势,让小虫在经历最初的黄金时代之后,开始面临发展的瓶颈。

  而此时,拥有一定品牌积累和强供应链支持的线下品牌大肆向线上渗透。一些有着敏锐嗅觉的淘品牌开始寻找新突破,它们率先开始通过资本介入,或通过并购完成品牌布局,来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实现供应链体系及公司化管理。
小虫为什么要“出淘100天”?

  2012年5月,韩都衣舍收购了素缕;2013年初,茵曼并购初语,并共享茵曼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设计和运营则完全独立进行;与此同时,裂帛收购天使之城和Lady Angel,后者的年销售额达到2 亿元;

  买手制起家的小虫亦在寻求出路。

  在一次活动上,杨玲认识到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万金刚,双方几乎一拍即合,第二次见面时便达成了合作共识。2013年10月,骆驼斥资亿元控股小虫60%股权,双方试图形成优势互补,完成资源整合。

  一个是深耕线下多年又成功转型线上的户外品牌,另一个为主打高端欧美风的女装淘宝店,两者的联合听起来并不搭调。但传统服饰品牌的注入,逐渐为小虫引入品牌运作的经验。

  内部大变革正在发生——小虫开始真正从作坊式的小淘宝店转向系统的公司化运营。

  首先是人员扩张,新建团队。在骆驼的帮助下,小虫逐渐建立起商品企划部、质检部和新媒体部等,公司一下子从80人增加到180人。为了弥补小虫运营上的短板,万金刚也曾一度派遣资深运营加入小虫团队。而有了资金的加持,小虫还将办公地点搬至位于深圳蛇口的万海大厦,吸纳更多电商人才。

  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基因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小虫的转型之路,注定会充满坎坷。

1  
阅读数量(91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