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原料、染费一天三涨,坯布、面料三天一涨,纺织企业很受伤!这是要提前放假的节奏?

来源: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近日,大宗品行情动荡不安,纺织上游原料也不甘寂寞,纷纷调价。搅得整个产业链不得安宁,深度考验着行业的应对能力。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原料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进口纱也在虎视眈眈,国内市场不断被压缩,使下游纺织企业叫苦不迭,备受煎熬。


据统计,上周中国棉花价格上涨了247元/吨,上涨幅度1.61%,聚酯纤维价格上涨了310元/吨,上涨幅度4.4%,粘胶价格下调了350元/吨,下调幅度2.25%。这三大纺织原料,除了粘胶有一定程度的窄式下滑外,其他俩种都呈现“昂首猛进”的态势。



相比于原料的拉涨行情,下游的纱厂以及织造厂对于涨价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却不得不勉力为之!上周,中国浙江钱清市场纯棉纱和涤棉纱价格上调约100元/吨。环太湖遮光布企业群协会自10月18号以来,再一次上涨坯布价格0.3元-0.5元不等。温州革基布商会自8月22号上涨面料价格以后,再一次上涨1000元/吨。


另一方面,进口纱大幅增长也是导致国内棉价高涨的原因,记者了解到,11月上旬以来抵港、入保税库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产地棉纱、涤棉纱数量逐渐增加,品种主要为C20-32S、巴基斯坦赛络纺C10-16S。OE纱装运、交货量有所下滑,印度C21S、C32S喷气用、剑杆用预售较活跃,一些贸易商港口刚一上船,国内已签约售空。


特别是11月10-11日郑棉CF1701合约先后突破16000元/吨、17000元/吨,导致棉企、贸易商对现货售价“胃口”大开,疆内监管库“双29、双30”机采棉、“双28、双29”手采棉的报价都在15800元/吨以上(毛重),出于成本压力及市场趋势的考虑,纱厂纷纷上调棉纱报价200-300元/吨,内外纱差价拉大。


内外纱差价一拉大,市场导向自然更多的涌入更加便宜的一方。对此,纱厂也表示无可奈何,明明是自己的主场,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部分订单被外纱抢走,因为原料成本在那儿,总不能“赔钱抢订单”吧。截至目前,进口纱库存增至8.5万吨,较10月上旬增1万吨。


染厂“乘火打劫”


吴江一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小陈已经在纺织这行摸爬滚打了五年了,常言“春江水暖鸭先知”,小陈最近就很为染布发愁。最近行情好,接到的外贸订单也特别多,客户又催得紧,为了赶交期,小陈就天天往染厂跑,可是每次去都很气愤,因为市场上遵守着大家墨守成规的“原则”——价高者优先,他们公司不加钱,一旦有别的公司加钱插队,当初说好的染布时间就被往后搁置了。小陈说道:“客户压价,成本上涨,我们本来利润就很少了,哪有钱出高价插队啊!”


化纤厂交货违期+二次收费


吴江一纺织公司的王老板最近可以说是喜忧掺半,喜的是最近订单不断,完美的拥抱了“铂金十一月”,忧的是原料厂家不给力,原本高价购买的几十包原料非但没有准时送到,还给他们一包两包分的分批送来。原料不来,坯布不出,这着实让王老板很难办!王老板跟小编说道:“如今化纤厂处于强势一方,只要我们还想做生意,就只能忍。”


十一月纺织市场生意火爆,浙江一纺织企业接到了不少订单,采购员小方立马跟一主流化纤厂采购原料,不久后,原料运来了,送原料的司机师傅向公司所要运费,小方清楚的记得当时付款时开的发票中就包含运费了,但司机一副不给运费不给货的样子只能掏钱。


虽然织造厂生意是火爆了,但是化纤厂掌握了话语权,高高在上的原料厂家总是野蛮涨价,从来不听听下游织造厂的心声,导致织造厂家只能看化纤厂脸色行事。


结语


经济学家眼中的高成本,是工业化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早面临这一问题。但是维护市场稳定这一点,则是任何国家和任何产业健康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尽管原料方面涨声一片,但产能过剩和消费低迷,迫使终端消费品制造商不得不面临减价促销的选择。原料野蛮涨价,只会减少下游的生产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对后期市场造成不利影响,绝对不是能持久发展的长远之计!



1  
阅读数量(58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